语言
我不但小时候不善于语言沟通,长大之后对语言沟通还有了新的警惕。我认为语言沟通是个太不精确的事情。
具体说来,在沟通的过程中,人们看到的和心里想的是一回事,说出来的却是另一回事。这不是在诚实与否的问题,而是语言本身的局限。无论多么真诚,话语表达出来的,不可能精确地说出了一个人眼里所看到的,更不用说那些心里所想的。
可以说,无论多么努力,语言表达不出来人所看到的事物原貌。当我们的眼睛看到美妙的庐山云海,其像素可能是几十亿。如果地球上最顶尖作家用语言来描述这个风景,一万字应该是已经描写得很详细了,但这一万汉字也就是两万个字节,信息量比几十亿像素从量级上来说是没法比的。何况这几十亿像素还只是一帧图像所包含,也就是说只是一眼看过去的信息量,要是细细看上十几分钟,那就包含更多的云海变幻,不知道这段视频得有多少万亿的像素量了。何况这个作家可能因为所处位置或者时辰的限制,看到的风景并不算真切,以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说的是最顶尖作家的一万字也没法描述出原貌,而一个老实的普通人可能只会用十几个字告诉身边一个没去过黄山的人:庐山云海太美了,你一定要亲自去看一下才知道,我说不出来。呵呵
同时,对顶尖作家的一万字描述,假设普通人都像顶尖作家那样理解那一万字是不现实的,不同的人对文字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即便都一样理解了这一万个字,看过类似风景的人和其他人对这一万字在大脑里进行风景显像的结果也会有很大的不同。也就是说,对文字的理解和想像力会导致每个人对同样文字形成迥然不同的感知,所谓“你看成岭我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也。
如果一万字的顶尖文章都不能准确描绘一幅风景及其十几分钟内的变化,并获得阅读者的准确理解和显像,那就更不能指望一万字能准确描述一个人一天的各种行为及其所处环境,从而让人准确地理解这个人的行为。所以说,在涉及到人的行为举止时,文字就是更不精确了;人的心理活动之复杂,就更甚于此。
顶尖的书面文字是这样,那日常的口头言语就更粗糙,一般来说,一个人谈及其他人的行为,表情比言语所包含的信息更多。古人云,沉默是金。诚不我欺也……
当然,对语言局限性的警惕,其实不过是我作为一个书呆子对另一些书呆子的挑剔而已。我知道,普通人的语言表达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够用,只是有水平高低之分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