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想法简友广场

读书 |《阅读变现》:读书不是消费,而是投资行为

2022-10-04  本文已影响0人  陆不弃
今天是日更写作的第 245/250 天

你好,我是西陆华胥,欢迎来到我的读写世界。

今天分享一本关于阅读的书:《阅读变现》。

这本书并不是教人做读书博主实现阅读变现,而是告诉读者如何更好地通过阅读以及之后的践行,成长为更好的知识生产者。

最开始选这本书,以为书名只是一个噱头,没想到看起来以后,发现这是一本特别精彩的书。

之所以说它精彩,是因为这两点:

1

作者的独特经历,赋予这本书丰富的内涵。

本书作者山口周就是通过阅读达到了职业的「变现」。

在大学和研究生时期,山口周学习的是美术史,从未接受过商业经营相关的教育。

就是这样一个人,在20多岁时入职大型广告公司,制定各种销售策略。

30多岁进入外资系战略咨询公司,为大企业策划并制定经营战略。

从35岁开始,以讲师身份在日本各类教育机构和商学院授课。

年过40岁以后,他又进入专攻组织开发的外资系咨询公司工作。

作为一个没有经济学知识背景,没有MBA学位的人,作者能取得这样的职业发展成绩,在旁人看来,实在是令人惊奇。

而在他自己看来,能取得这些职业成绩,并非自己天赋异禀,能一再跨越式发展,而是自己坚持读书自学的结果,尤其得益于自己掌握了读书和实践相联系的方法。


2

结合职场实际,干货十足的商务人士阅读方法。

不同于很多讲阅读的书,侧重于阅读的基础技术介绍,这本书直接高起步,聚焦职场人士如何通过阅读提高自我价值,特别是活学活用书中知识从而提高知识生产力。

基于这种思路,作者和大家分享了职场商务人士应该读什么和怎样读。

在作者看来,职场人的阅读,需要和工作紧密联系,满足6个原则:

01)为收获成果而必须阅读的「两种书」,一种是商务书,另一种是通识书。

商务类书籍的阅读特点就是「狭窄而深奥」。通识类书籍的阅读特点就是「宽泛浅显」。

02)基于二八法则,对于一本书,读两成就够了。

03)把读书想象成「投资股票」,即付出有限的时间和金钱进行投资。

04)阅读要以「遗忘」为前提,思考如何做好知识管理。

05)读5本书,不如「一本书读5遍」。

06)减少阅读中的「闲置时间」,提高阅读效率,同时阅读多本书。

在明确并解释了这6条阅读原则后,作者分别详细介绍了商务类书籍和通识类书籍截然不同的阅读思路和要求。

不同阅读需求的读者,都可以从相应章节中找到富有启发性的方法。

在后面,作者还分享了自己平时利用书塔周转图书的方法,以及严格筛选出71本商业经典书组成的曼陀罗,及其由内而外的阅读顺序。


3

金句摘录

01)

当你想要将通过读书获得的知识和感悟活用到工作中时,重点其实在「读后」。

02)

想要高效地阅读并收获知识,一个极大的关键就是要看我们如何找出书中这20%的精华部分了。

03)

读书,就是付出我们有限的时间和金钱去投资,从中获得丰厚的人生回馈的一种投资行为。最关键的地方在于投入的时间和获得的回馈之间的平衡。

因此,当你判断出在此基础上再投入更多时间,也无法更多地获得回馈时,你就该和手中的书说再见了。

04)

格外注意,务必将生活中那些「懒懒散散、什么都没干」的时间减到最少。

接下来,为了将这个闲置时间最小化,「尽量同时阅读大量的书籍」也十分重要。

05)

新出版的商务书籍的内容,几乎都只是把古典名著商务书已经写过的东西换了新的案例或是新的行业,再重复说明了一遍而已。

06)

阅读畅销书其实就是在做低性价比的投资。

07)

在阅读商务类书籍时,其实并没有必要去做摘抄或者读书笔记。…从商务类书籍中获得的知识,请「直接」用来实践!

08)

当阅读一本书时,感到不顺心意或读不懂,其实责任绝不在你。难道责任在作者吗?也不能这么说。

阅读一本书其实就是在进行某种对话,读不懂,则意味着「语言不通」。

09)

如果你想要获得与他人不同的知识成果,那么「如何输入和他人不同的信息」正是关键所在。

10)

以「将来一定会有用」的理由去选择必读书目,这种做法是很没必要的。

更重要的是「此时此地」马上就能用到,或者在一瞬间出于个人喜好、觉得很有趣所以选择了一本书。

11)

所谓抽象化,就是舍弃细枝末节,提炼精华,总结出一个「简单来说就是××」的结论。

也就是说,要将构成事物运转的基本结构提取出来。在经济学领域,这被称为「模型化」。

12)

书在购买时是一件未完成的作品,只有读者和著者完成对话,书写了种种内容,这一作品才算完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