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零零】好耳机给我的震撼

2015-02-09  本文已影响191人  连看客都不是

我第一次听的好耳机是B&O的A8。

一句话,没多大震撼,就是感觉耳朵有点硌得不舒服。

也许是因为木耳,也许是因为没信仰,也许是因为前端IPT。总之,我真的竭尽全力地分辨花了我半个月生活费从乌节路B&O门店的新耳机和我用了两年的飞利浦SHS3200有多大区别,一开始真没听出多大的震撼(说区别肯定是有的)。两天之后我终于被200刀的脑放洗脑了,觉得A8简直天籁。

后来烧了一年多,音源从MP3都变成了WAV;播放器换了又换;耳放堆了一桌子;连插板电源线都是“发烧级”;耳塞耳机更是听过很多款。我始终没能获得过震撼的感觉。我一直没觉得莱曼推的HD650的192/24加州旅馆就比MX365播的MP3版好听多少,因为NB的是Don Felder的Solo,又不是那1分57秒的咳嗽;我也依然不喜欢蔡大妈的风格和她的歌儿,即便是SE846配C4播的192/64《渡口》;当我合着歌怒吼《怒放的生命》的时候,我也不会在意歌曲是哪里播出来的,是DX100还是我那个小红米;我根本没听过童丽,所以我很抱歉地拿了李志的《被禁忌的游戏》测试的D100和EX1000;拿同学的UM Miracle听《七里香》的时候,脑海中自然浮现的高中晚自习的景象也没因为更加清晰的声像增色多少。

现在我的日常就是自己攒的小耳机和小音箱,W40因为隔音优良,上下地铁时还会用用,混音时会笔记本直推K240S。

初烧的时候我经常给好友洗脑所谓“晶莹剔透的声音”,我也会强迫他们听我新买的耳机,并强迫他们美言几句。渐渐的我也开始自疑:“我烧音频设备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不是为了那份久寻不获的震撼吗?那份震撼到底是什么?”

后来涉猎了心理声学(Psychoacoustics)后才明白,声音对人的震撼真的因人而异。不是所有人都会对声音的质感那么在意,有些人会对音律更加敏感。我从小向往音乐,但因资质有限,如今只能当个Bass手充充场子。我内心中对音乐旋律的渴求十分强烈。比起那些我耳熟能详的在DAW随意调节的音频参数来,我对音乐本身更感兴趣。器材的差异往往会被音律带来的兴奋掩盖掉。

最后举个例子吧,来自于一次与好友的对话。虽然猥琐了点,但现在看来还是话糙理不糙的。在侪辈眼中,BR的AV和WMV的AV一样拿来用,后者下载起来反倒更快些。如果你问他(我)们,你第一次看Blue-Ray的AV有多大的震撼,我们八成会说:“这个女优好丑。”而不是“卧槽,我连LZLL的鼻毛都看得见,这才TM是AV啊。”

PS 好友吐槽我没能做到每周500,这个真是冤枉,因为前几周写的东西有点私密,所以不能公开发表,见谅见谅。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