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的人最后变成了一个大龄单身汪?
许多人在结束一段感情后就会想空窗一段时间调整心情,忘掉不愉快重新开始,谁知,不知不觉的一单身就单了很多年,为什么会这样呢?
赠你一树繁花在单身多年后,他们都一样,都会发现自己其实可能有过一次以上的机会(虽然不一定吧)结束单身的状态,可当时为什么没有出手选择呢?如果跟他们聊一聊,他们的理由千奇百怪,如果问到对另一半有什么要求,他们都会说要求其实不高,不求最有钱最好看的……大概的想法是这样的:
长得不能太丑吧
个子不能太矮吧
人不能太无趣吧
收入不能太低吧
学历不能太差吧
看起来确实各个要求都很一般,都没有要求最好,只要求1/3以上,咋就找不着呢?如果用简单数学来计算,每个要求都只剩下1/3的选择,最终只剩下差不多4%的选择——事实上,每个人在适龄期间,能够足够深入了解的人数不超过150人(包括同性),于是,得活上三辈子才有可能真的碰到。如果算上另外一个因素:对方也在挑,这个概率就会更低。
而那些已经恋爱结婚了的,好像也没花多少心思去找对象,就很快找到了结束单身——这有点让人感觉“不公平”!那么,他们是如何想的呢?他们在这方面其实都差不多,他们的思考模式大抵上是这样的:
对方只要满足最重要的一条就足够了……
这就是价值观决定命运(或者轻一点:价值观决定生活质量的)一个绝佳例子:
什么是价值观?
价值观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忽视不重要的……就这么简单。
那么问题来了,人生什么最重要?
选择最重要。
人生的头等大事只有一个“选择”。若仔细看,人这一辈子需要拼了命去选好的机会,也就那么几个而已。上大学选择什么专业,毕业了选择什么工作,到时候了选择和谁结婚,如果创业的话选择什么赛道,等有闲钱了选择什么项目投资……所谓的“大事”大抵上也就这些,也许还有别的,可总是数量并不多。
于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到这些大事儿上,至于别的地方么,难得糊涂其实是好建议。
那么,单身汪们是如何一步步选择成为了大龄单身汪的呢?
他们也是从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开始的,然后在那个角度或维度上做出选择。(这里只从选择的角度讨论,其他的不在范围)
比如,游戏更重要呢还是对象更重要?成家更重要呢还是工作更重要?基因传承更重要呢还是幸福感更重要?长相更重要呢还是三观更重要呢?……时时刻刻都在做选择,所有的行为都是选择的结果。
大部分的单身汪,把很多没那么必要的条件也作为选择标准,什么都想同时兼备,那么先单身三辈子吧!
根据奥卡姆剃刀原则,在做选择的时候:【一定要尽量做到只考虑且不遗漏那些最必要条件】
事实上,高质量选择者,不是“什么都想到了”,而是尽可能做到了“想到那些必要的条件”——无论是谁在任何时候做出的选择,最终都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所以,即使选择足够正确了,最终也不一定成功,但胜算更高,这是很显然的,是吧?
那么,如何找出那些必要条件呢?
把所有条件都列出来,再一个个筛选,反复打磨,直到把最必要的条件找出来,成为决策的原则,但要记住:凡选择必有风险,不选风险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