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在整理中获得改变的力量

2020-06-29  本文已影响0人  青青树下

10年前,读这本书,来整体房间;

10年后,读这本书,来整理心灵。

这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我觉得有必要为它写点什么,希望能有更多的人读到它,并能从中受益。

作者是日本的近藤麻理惠。她从5岁起就对“整理”这件事情,有着不同寻常的兴趣。

她喜欢尝试杂志上教的各种收纳方法;在学校里,没人愿意担任的“整理委员”,她做得津津有味;写这本书时,她的工作就是专门为别人提供整理方面的咨询和服务。

什么?还有专门帮别人“整理”的工作?没错,“整理”不仅是一项工作,而且还有大学问。《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这本书,主要讲的就是关于“整理”的学问。

1张思维导图了解主要内容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特有和风写作法,聊天式的语言风格,重点内容多角度阐述,小切口剖开论述,以小见大的寓意揭示,让我们读来没有距离感,且书中方法易操作易上手,有种读完之后忍不住卷起袖子大干一场的冲动。

全篇只讲一个问题“整理”。

误区

人们对于“整理”这样生活化的事情,都有自己固有的见解。作者从很小的时候尝试过无数种整理方法,深谙其中微妙的心理差异,以及由此带来成果上的显著不同。

心动

这是本书最核心的词汇,是作者独创的整理观点。用心动作为整理过程中,对物品进行留去判断的唯一标准。

同时作者非常贴心的告诉我们,在丢掉的过程中,我们一定会遇到种种心理和他人的障碍,要用合理的顺序和深刻的认识去应对。

定位与收纳

当你通过一系列整理,变成了让“心动”物品包围着的理想状态时,有些定位与收纳的规则要注意。

人生

这个整理过程中,不仅完成了我们与生活物品关系的认知,同时也伴随着我们对人生的认知变化。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不起眼的整理,也存在着人生丰富的哲理。理顺了人与物的关系,能照见自我与世界的关系,不要小看整理,其实人生在这个过程中变得明白起来。

所以,在整理这件事情上,如果想做,就放下原有的想法,以“整理小白”的姿态,认真了解一下近藤麻理惠的“魔法”。

4条整理中的觉悟

一、放下偏见,才能重新开始

在整理上,我们都有哪些认识上的误区呢?主要有两个方面:

第一类:

整理,并不像厨艺、化妆那样需要学习。

有人天生就不会整理,也学不会整理。

不同个性的人,得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不同的场所,比如卧室和客厅,得用不同的整理方法。

第二类:

整理没有用,即使整理完了也还会乱。

整理是天天做的家务,每天做一点就好了。

整理不必追求一次完成,慢慢来。

以上这些想法,你的脑海中是不是会有一两点被击中?

针对这两类想法,作者告诉我们:

整理,是有一套完整的方法的。

整理,是需要一次性完成的工作。

也就是说,整理是我们都能会做的,并且需要我们认真去完成的事情。

二、整理,是一次面对和选择的过程。

以心动为原则,面对围绕在你身边的物品,进行留下和丢掉的选择。

以衣服为例,一件衣服,你不心动了,但它还能穿,留下?还是丢掉?

首先,不心动肯定有原因,是什么呢?

款式过季了,身材不适合了,或者穿着不舒服了。不管怎样,放在衣柜里,就像妃子不会被翻牌子一样,不令人心动,总会有一个明确的理由。单纯的不喜欢背后,多问几个为什么,就会找到那个浇灭心动小火苗的原因。

其次,不心动,又留下的原因,是什么呢?

1.丢了可惜。那么放在

柜子的角落里,从来不穿,占用物理和心理空间,对于衣服的价值实现,有什么意义,放着不一样可惜吗?

2.还能穿个一次半次的。那么穿上心里并不中意的衣服,让自己包裹在一种勉强的心理下,会有自信产生吗?

3.不心动了就丢掉,是一种浪费。那么不心动了,堆在柜子里只看不穿,不是一种更大的浪费吗?

4.还能送给朋友穿。那么把自己不想穿又不舍得扔的东西,放到朋友的衣柜里,且不论朋友是否真正能利用,于你而言,这是一种负担的转移,是丢弃困难感的转嫁,朋友是你的接盘侠吗?

最后,留着不心动的衣服,有什么用?

衣柜里堆满了衣服,却总觉得没有衣服穿。

每天都要面对这些不心动,一遍遍地重复着各种不想穿的理由。

“不”说多了,打开衣柜全是负面情绪。久而久之,负能量上身,我是不是身材变差了?我是不是气质变差了?我是不是状态变老了?怎么没有一件适合的衣服了呢?

筛选不出令你心动的原因,你永远买不对衣服。整理不明白你不心动的原因,你永远不知道当时买的时候有多草率。

我曾经按照书中的原则,对自己的衣服做了一次性地整理。我把那些不心动的衣服列了一个Excel表,记录了几个重要信息:

1.当时选择这件衣服时心动的原因。

款式,颜色,细节,有时候仅仅因为一时心血来潮,某个阶段就喜欢流苏设计,有时候仅仅因为特价便宜。下决定“买”的原因,能看出一个人的消费观念和心理。

2.这件衣服穿了多久、穿着频率,也就是心动持续时间。

3.这件衣服为什么闲置不穿了,不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4.这件衣服闲置了多久?

通过这个表格,我发现:

1.有的衣服闲置竟然长达十年以上,原来我每次搬家都带着这些没用的东西搬来搬去呢?这不是一种隐形的包袱吗?丢掉这些包袱之后,如释重负。

2.凡是穿着时间不长就闲置的衣服,基本都是买的时候觉得便宜凑合的。

3.对我而言,我更喜欢简约舒服的款式,自己的气质状态,更适合经典的修身类衣服,不太爱追求新潮设计,一些个性独特的款式虽然当时喜欢,但过后很快就失去新鲜感。所以,再买衣服我有比较理性的标准了。

自从整理之后,我对买衣服从来没有过犹豫的情况:

不会因为衣服便宜或特价而随意购买,只因为需要而买;

不会因为某些花里胡哨的设计而买,只买适合自己风格的款式;

淘汰和购买衣服,都非常清楚,这样就知道自己缺什么,有什么,该买什么。

而不是永远不知道自己衣柜里的衣服哪些能穿,哪些不能穿。

也不会一出门,就找不到合适的衣服,就一直会被“买不买新衣服”这个话题困扰。

从此,衣服这个物品种类,一直臣服在我的控制中,我的心情,从不会被“衣服”这类问题所控制,来去自如,出门轻松这种状态,它不美吗?

衣服只是我们生活物品的一个方面,其他的东西也是如此。不整理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生活在一个杂物堆里,被自己不需要的东西包围着,带着自己不心动的物品前行,累且丧啊。

所以,这种整理,不仅是普通的打扫卫生的过程,而是重建自己和物品关系的过程,透过物品来了解自己的价值观,对自己来说,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需要放弃的。

这样才能不受外物所累,才能真正把注意力集中在对自己最重要的事物上。

三、整理,与过去和未来生活对话的过程。

在整理过程中,面对我们这些物品,无非就是两个方向。

第一种物品,它承载着我们对过去的怀念。虽然现在已经不再需要它,但我们仍然难以舍弃,这种叫纪念品。

第二种物品,它承载着我们对未来的担忧。虽然现在不需要它,但将来可能会用到,我们为了以防万一,需要一直带着它不能舍弃,这种叫备用品。

我们就是这样,永远在替过去操心,替未来担忧,唯独没有认真面对的就是当下。

生活中我偶尔会有这样的倾向,买完东西会拆出一些包装袋,总是不舍得扔,整齐的叠放起来,想着哪天盛东西会很方便。

时间久了,会发现家里会多出许多各种形状的袋子,还要定期收拾。为了给将来某个使用的机会做准备,我在当下就要不停地收纳、整理这些东西,多耗费好多精力。

其实,试想,我在用到袋子的时候,即便没有,会能怎么样呢?没有有其他的解决方式吗?事情会就此停滞吗?这样想来,收藏袋子这件嗜好,有点可笑呢?对未来,如此担忧,甚至一个袋子也要到未雨绸缪的程度。

那么生活中,我们必定还背负着其他的担忧在前行。不妨在整理过程中,看看围绕着我们的,是对过去不必要的执著,还是对未来不必要的担忧。

向过去告别,对未来放轻松,才是活在当下。

四、“心动”的整理标准,是个人化的标准,并无统一的条条框框,是符合每个人生活舒适感的标准。

不需要把物品丢弃到固定的数量。

每个人对不同的物品需要的数量是完全不一样的,不是每个人必须按照相同的数量进行整理。

比如鞋子,有人可能只有少量的鞋子,一双皮鞋,一双运动鞋就可以应付不同的场合。然而有人可能压根不需要皮鞋,而只需要两三双运动鞋就可以。所以整理中不是限定不同鞋子的数量,而是自己的心动来决定具体的种类和数量。

虽然,心动这个标准听起来有点玄,没有明确量化,但是正是这种从“心”所欲的标准,会使整理变得更舒适,而不是机械减少物品。

不同价值观的人,对物品需求不同。

比如喜欢美妆的女人,会拥有更多的化妆品,不化妆的人,可能连洗面奶都没有。我们很难说这两种人必须要增减到什么程度是标准。

喜欢读书的人,可能会拥有更多的书籍。喜欢音乐的人,可能对书的需求量很小,反而会收藏更多的音乐光碟,两种人也所保有的物品类别和数量都不相同。

我们要向“心”来求解,找到适宜我们自己的物品数量临界值。这个值保证我们的对物品的需求量,又不会有过量的负担感。

适合我们的物品,才是最幸福的拥有。

结语

《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不仅是整理我们周围的物品和环境,更重要的是整理我们人生的资源。

在书中叙述的整理技巧和整理的原则,对于人生各种资源,比如人脉、社交、目标等非物质资源,也有非常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早因为想要学习整理房间,买来了这本书,在整理的过程中,正如书中所言,自己的想法和生活方式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如果你也希望自己的人生发生一些改变,那么就从《怦然心动的人生整理魔法》开始吧!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