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练
拉 练
10月6日早上,跟孩子约定的步行拉练,终于成行了。之所以选择拉练,主要想跟孩子在自然本真的状态下,好好交流交流,同时,也想引导培养他的目标达成意识和吃苦精神。
拉练出发地选在我曾工作过的姜堰克强学校,出发前,我带孩子到学校“故地重游”一番。好在有工人施工,我才得以近距离走进以前工作过的办公室和教室。在黑板上写了两个粉笔字,在行间里走了两圈,久违的从教经历一下子激活开来。离开讲台11年了,多少次梦回校园,多少次触景生情,今又重回当年之地,熟悉的教室、课桌、黑板如同一个个时光存储器般,一一向我呈现出当年的难忘场景:曾在讲授《第一次抱母亲》这篇课文时,我和学生们一起忘了自我,融入情境,以至忘了下课,直到下节课老师站在教室前,才恍然回过神;曾在讲授《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歌时,学生自创吟诵方式,自由朗读诗文、解读诗文,引得办公室的老师们站到教室后门旁听;曾被一群开过毕业典礼还不肯离去的小不点,弄得我差点泪流满面;曾欣慰不已地送走一个个毕业后返校看望我的中学生、大学生,……想着想着,一时竟心绪难平。思绪稍平息后,我请孩子拍了几张照片,聊以慰藉。
拉练 拉练正式出发后,儿子很兴奋,一路不停问问题,不知不觉,大半个小时过去了,由于是第一次长途步行,加之没有跑步基础,儿子开始脚疼不想走了。为了发动、鼓励他,我以桥为目标,每走一段,见桥就息息。途中在塘桥村,还带他体验了冬枣、猕猴桃采摘,并让他独自跟钓鱼人沟通钓鱼技巧,就这样,一座桥,一路话,一阵息。中午11点时,我们已经走到了钱野路口,过了顾高到姜堰的一半路程。囿于准备不充分,没有水和食物,加之儿子下午要上兴趣班,我们决定不再前行了,打车回姜。
拉练 拉练 拉练车上,我想起了自己长途拉练的经历,并讲给儿子听。彼时,我正读师范,泰州师范学校有大、小两次军训,小军训是由师三的学兄学姐组织对新生进行专门的队列训练;大军训则是上师三前的正规军训,八月底,酷暑日,军训如火如荼进行着,每天军服上都是一大块汗渍干凝成的盐花,一个星期军训结束后,次日便是学校的传统拉练项目:从五里桥畔步行至白马庙的学校旧址。早上5点起床,6点出发,五个班浩浩荡荡穿行在田间小路上,那时交通不便,沿途多是土路。刚开始,大家兴高采烈,轻轻松松,一个半小时,中途休息后,学校安排的“收容车”上,跑不动的同学开始增多了。那天,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烈日当空,没有一点风,走在前面同学激起灰尘的路上,明显感觉到热空气裹挟着尘土顺着裤腿往上钻,加之中途没有水喝(只有休息时集中发水),大家口干舌燥,浑身大汗,队伍行进的速度开始变慢了,班上的教官不住地跑前跑后,为大家鼓劲打气,但终究还是有不少同学掉队坐上了“收容车”。就这样,一路坚持着到了白马庙,参观完旧址和海军纪念馆后,我们来到牧校食堂,席地而坐,等着开饭。由于牧校尚未开学,食堂运行不畅,等了近两个小时都没有开饭,大家都饿得不行了,不停地喝凉开水充饥,只是越喝越饿。好不容易,12点10分才开饭,大家还要排队领饭,又是一阵耽搁,我饿得实在吃不消,领到盒饭时,我没用筷子,如同吃西瓜般直接用嘴啃起菜来,主菜是红烧肉,三两下,一抹到底,肉就没有了,就着肉汤泡饭,又连续啃吃了两份米饭,肚子才慢慢缓过来。午间没地方休息,大家各想各的办法,有依着食堂墙根的,有依着足球框的,有背靠背互相依着的,……我就着操场边的一棵水杉树午睡,很快入睡,也睡得很沉,醒来时,整个人已经睡在地上了,……
拉练 拉练如今,22年过去了,那次长途拉练,尤其那份难得的饥饿和疲劳,深深铭刻在心,以至于工作后所经历的类似劳苦,自己都没有太大的感觉,都能自然平和接受,这种抗疲劳的心态,正是得益于那次拉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