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育杂谈成长励志想法

这些令人羡慕的别人家孩子为何拉黑自己的父母?

2019-02-13  本文已影响23人  新亮点

王猛,高考状元,北大毕业,一个最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无数父母羡慕的对象,在学成之后不但不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反而和父母断绝关系,十二年不回家,十二年之后又站出来发万言长文指责父母对他的控制毁了他一生的幸福。

无独有偶,2017年9月央视的文化之旅等着我栏目做了一档节目,帮助两位年迈的老教授寻找和他们断绝关系的儿子:“父亲黄林森的严苛管教让儿子小海不堪重负,大学毕业离家后,小海寄回了一封“绝交信”,从此23年杳无音讯……结果是央视找到了这位儿子,而这儿子却坚决不和父母见面,他无法原谅他父母用所谓的教育和控制毁了他一生的幸福。

吴谢宇:北大经管学院学生,2009年福州中考状元,高考保送北大,在北大多次获得奖学金,GRE全球前5%,同学认为他无论成绩还是性格都堪称完美,为了摆脱母亲的控制,将母亲杀害。中国公安大学李玫瑾对吴案的分析:母亲对儿子有极强的控制欲,自我价值完全建立在儿子的成就上,吴谢宇近乎完美的性格是以心理变态极度压抑自我为代价的。

这一切和王猛的经历是不是很相似?

事件本身并无多少新鲜,这不过是很多中国家庭中最常见的家庭教育模板,父母严格管控,孩子不堪忍受,多年的忍受长大成人之后尤其是当发现父母对自己多年的管控造成了严重的心理疾病,积压在心里多年的怨气终于爆发,坚决拉黑父母。

有人在谴责王猛不过是众多白眼狼中的一个,然而更多的人却支持同情王猛,两者观点针锋相对,但支持者占绝大多数,这说明王猛问题不是个案,有太多人对此感同身受有话要说。

当人们用心去感受王猛们的遭遇,会发现我们的家庭教育中包含太多和真爱相悖的东西,并非所有的所谓教育都出于爱,特别是来自家长对孩子全方位的操控,严重压抑扭曲了孩子的自我,天长日久会给孩子的精神成长造成严重伤害甚至终生残疾,多少年来我们的家长分不清哪些是爱,哪些是自己永不满足的欲望,哪些是自带的心理疾病、不良情绪等等,把这些一股脑打包进了家庭教育强加给了孩子,就像食品中加进了三聚氰胺苏丹红,结果可想而知。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将人类的需求从低到高分为五各层次: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

许多父母对孩子的成长需求认知还停留在最低的生理层次上,觉得只要为孩子提供衣食住行就算称职的父母,孩子就应该感激父母的养育之恩,关键是人类身体精神一体两面,健康成长必须包括精神的健康成长,只满足最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不顾及精神需求,甚至限制阻碍精神的健康成长孩子就有可能长成徒有其表的精神残疾,环顾四周,这样的精神残疾人到处都是。

尽管这一切不能完全责怪那些对此没有认知的父母们,也不能要求所有的父母都了解马洛斯层次理论,但他们因此搞残了自己的孩子,孩子不仅不感恩还要和他们断绝关系这结果他们必须要面对,世界规则就这样,不会因为你辛辛苦苦的养孩子就一定会给你一个安慰奖,错了就是错了,错了就必须承担因此而造成的结果。

在父母和孩子的相处中,传统文化一直在帮倒忙,上千年来父母们就是在这样的主流文化庇护下从不反思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使得父母的控制和孩子无条件顺从远远多于爱和尊重,顺从和爱显然不是一码事。单向的顺从永远不能替代双向的爱,强调行为上顺从无视发自心底的爱,父母们真可谓舍本逐末。

如此多的人关注王猛,同情王猛说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们一贯的正确性正在被反思,王猛们用实际行动告诉更多的父母们,你们可以不反思不进步但别做错,错了就要承担后果。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