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编程的逻辑》笔记 17 - 继承实现的基本原理
例子
- base类
public class Base {
public static int s;
private int a;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基类静态代码块, s: "+s);
s = 1;
}
{
System.out.println("基类实例代码块, a: "+a);
a = 1;
}
public Base(){
System.out.println("基类构造方法, a: "+a);
a = 2;
}
protected void step(){
System.out.println("base s: " + s +", a: "+a);
}
public void action(){
System.out.println("start");
step();
System.out.println("end");
}
}
- 子类
public class Child extends Base {
public static int s;
private int a;
static {
System.out.println("子类静态代码块, s: "+s);
s = 10;
}
{
System.out.println("子类实例代码块, a: "+a);
a = 10;
}
public Child(){
System.out.println("子类构造方法, a: "+a);
a = 20;
}
protected void step(){
System.out.println("child s: " + s +", a: "+a);
}
}
- main方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System.out.println("---- new Child()");
Child c = new Child();
System.out.println("\n---- c.action()");
c.action();
Base b = c;
System.out.println("\n---- b.action()");
b.action();
System.out.println("\n---- b.s: " + b.s);
System.out.println("\n---- c.s: " + c.s);
}
- 输出结果
---- new Child()
基类静态代码块, s: 0
子类静态代码块, s: 0
基类实例代码块, a: 0
基类构造方法, a: 1
子类实例代码块, a: 0
子类构造方法, a: 10---- c.action()
start
child s: 10, a: 20
end---- b.action()
start
child s: 10, a: 20
end---- b.s: 1
---- c.s: 10
类的加载
- 一个类的主要信息
(1)类变量(静态变量)
(2)类初始化代码
定义静态变量时的赋值语句
静态初始化代码块
先执行父类的,再执行子类的
父类执行时,子类静态变量的值也是有的, 是默认值。对于默认值,我们之前说过, 数字型变量都是0,boolean是false, char是'\u0000',引用型变量是null。
(3)类方法(静态方法)
(4) 实例变量
(5)实例初始化代码
定义实例变量时的赋值语句
实例初始化代码块
构造方法
(6)实例方法
(7)父类信息引用
- 类加载过程包括:
(1)分配内存保存类的信息
(2)给类变量赋默认值
(3)加载父类
(4)设置父子关系
(5)执行类初始化代码
内存
(1)栈存放函数的局部变量
(2)堆存放动态分配的对象
(3)方法区放类的信息
(4)例子加载后内存示意图
image.png
对象创建的过程
new Child()就是创建Child对象
(1)分配内存
(2)对所有实例变量赋默认值
(3)执行实例初始化代码
分配的内存包括本类和所有父类的实例变量,但不包括任何静态变量。实例初始化代码的执行从父类开始,先执行父类的,再执行子类的。但在任何类执行初始化代码之前,所有实例变量都已设置完默认值
每个对象除了保存类的实例变量之外,还保存着实际类信息的引用。
Child c = new Child();会将新创建的Child对象引用赋给变量c,而Base b = c;会让b也引用这个Child对象
创建和赋值后,内存布局
image.png
方法调用
- c.action()代码的执行过程
(1)查看c的对象类型,找到Child类型,在Child类型中找action方法,发现没有,到父类中寻找
(2)在父类Base中找到了方法action,开始执行action方法
(3)action先输出了start,然后发现需要调用step()方法,就从Child类型开始寻找step方法
(4)在Child类型中找到了step()方法,执行Child中的step()方法,执行完后返回action方法
(5)继续执行action方法,输出end
寻找要执行的实例方法的时候,是从对象的实际类型信息开始查找的,找不到的时候,再查找父类类型信息。 - b.action()
这句代码的输出和c.action是一样的,这称之为动态绑定, 而动态绑定实现的机制,就是根据对象的实际类型查找要执行的方法, 子类型中找不到的时候再查找父类。这里,因为b和c指向相同的对象, 所以执行结果是一样的。 - 虚方法表
所谓虚方法表,就是在类加载的时候,为每个类创建一个表, 这个表包括该类的对象所有动态绑定的方法及其地址, 包括父类的方法,但一个方法只有一条记录, 子类重写了父类方法后只会保留子类的。
对Child类型来说,action方法指向Base中的代码,toString方法指向Object中的代码,而step()指向本类中的代码。
这个表在类加载的时候生成,当通过对象动态绑定方法的时候,只需要查找这个表就可以了,而不需要挨个查找每个父类。
- 变量访问
对变量的访问是静态绑定的,无论是类变量还是实例变量。代码中演示的是类变量:b.s和c.s,通过对象访问类变量,系统会转换为直接访问类变量Base.s和Child.s。
例子中的实例变量都是private的,不能直接访问,如果是public的,则b.a访问的是对象中Base类定义的实例变量a,而c.a访问的是对象中Child类定义的实例变量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