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自恋

2020-04-02  本文已影响0人  Janeymin

《爱的艺术》中,弗洛姆告诉我们,要获得爱的艺术,应该练习并掌握一些能力,其中之一是克服自恋。对于这一点,我始终不能理解,于是又读了《弗洛姆:有爱才有幸福》、《存在的艺术》和李雪的《有限责任家庭》,以期进一步理解弗洛姆的思想,并寻找爱的艺术与自恋之间的关系。

1.人人都有强烈的自恋倾向

人人都有极其强烈的自恋倾向,这句绝对的话很容易让人否定。否定之前,仔细观察我们生活中的一些现象:相较别人的身体、面容和形象,你是不是更喜欢自己的?如果一个讨论或者聊天的内容完全与自己无关,你是不是很快就会失去兴趣并厌烦?当你帮助别人的时候,真的只是出于同情心和乐于助人的精神,而丝毫不是为了接受对自己的称赞?弗洛姆认为,无论自恋有多少种不同的表现形式,缺乏对外在世界的真正兴趣是他们共同具有的特点。

我们只对与自己相关的事情感兴趣,这一点,在西奥迪尼的《先发影响力》中也被证明过。西奥迪尼的研究表明,任何跟自我相联结,或显得跟自我存在有联系的东西,都能立刻抓住我们的眼球,这种重视与自我存在关联的人或东西的整体趋势被称为“内隐自大”。例如,如果两个人知道自己出生在同一天,或者同一个地方,就会不自觉喜欢彼此,从而更有可能与对方合作或互相帮忙。人对于与自己相关的事物的偏好,有时候是发生在潜意识中。然而,在意识层面,有时你不认为自己自恋,你不认为你有“内隐自大”。

2.个人自恋——群体自恋——冲突

个人自恋受到伤害,就会引发冲突和报复。假如我有一个想法,它顺利实现了,我的自恋就得到了满足;它没有顺利实现,我的自恋就被破坏了,会触发“活不下去”的情绪反应,因为“我的渴望死了,就等于我也死了”。为了避免直接体验这种可怕的感受,我会采用指责别人或攻击别人等方式,通过体验愤怒或其它感受来逃避自恋被破坏的感受。

宗教和国家的形成是群体自恋的外在表现,他们来源于个人自恋。群体自恋受到攻击和侵犯,就会引发战争。

3.脆弱的自恋

拥有脆弱自恋的人是什么样的?脆弱自恋的人希望每件事情都能够立刻回应,事事满足自己的期望,是一个完美主义者;脆弱自恋的人喜欢评判并证明“谁对谁错”,在一段关系中,执着于对错远大于关系的和谐与融洽;脆弱自恋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强迫症表现,他们通过反复做一些行为或者想一些事情来掌控自己和外部世界,以避免超出自己预期的不幸发生时,会带来的痛苦和羞耻感。强迫症是一种把自己的生命状态限制得狭窄的极端表现,它也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强迫性行为的痛苦来代替直接面对意外发生的痛苦。生活中,不管脆弱自恋的行为表现如何,本质特点都是用控制来防止失控。失控会带来自恋破碎的痛苦,控制也会带来痛。然而,我们竟然在不知不觉间经常犯一种掩耳盗铃的错误:用一种痛来掩盖自恋破碎之痛。

4.脆弱自恋的形成

李雪分析,一个人如果在婴儿时期经常得不到回应,自恋就会严重受损,形成非常脆弱的自恋结构。自恋是我们虚构出来的各种想象和预期,由于它不是真实存在,碰到真实的客观世界时,易破碎性立马显现。正如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撞上一些别的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所以跟很强的东西、可怕的东西、水准很高的东西相碰撞,然后才知道自己是什么,这才是自我。只有接受真实差异,才能发展出和谐且有力量的真实自我,以达到自恋维度和客体关系维度的平衡。真实自我知道,即使自己不完美,自己犯了错,并不能表明自己就会破碎消失,反而,这些痛都是自己可以接受和承担的。

自恋维度,指的是一个人能够多大程度地按照自己的意愿、遵循自由意志而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绽放自我”。如果绽放自我的同时,还能够链接事物本质,那么自恋就会转化为创造力。客体关系维度,指的是一个人的心理发育能否感知到客体的存在,能否跟客体建立真实有意义的链接。对于婴儿来说,他的自恋维度和客体关系维度是合一的。婴儿唯一愿意接受的客体关系,是妈妈完全顺应我,心甘情愿地为我所用,满足我的自恋。得到自恋满足的婴儿,心理上才能准备好去接受独立于自己之外的客体世界。所以,在孩子小时候,如果妈妈既能充分满足孩子的自恋,又能拥有自我边界——清楚地知道自己和孩子的责任和权力范围,既保护自己的个人空间不受侵犯,也不侵犯孩子的个人空间。那么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就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表达自己的世界,做真实的自己。孩子通过与妈妈的关系,既能感受到客体是善意的、愿意满足自己的,又能感受到客体独立于自己之外,个体意志需要与外界协商。这时,孩子才能从一元的自恋维度走向二元的客体关系维度,既不让自恋受损,又能碰触到真实的边界。

5成长:面对自恋的破碎

在婴儿期,我们都没有一个能完全满足我们的自恋又拥有自我边界的妈妈,所以,长大后,自恋得不到满足的时候,我们会生出各种情绪和行为,以避免再次体验儿时自恋得不到满足的痛苦和羞耻感。然而,我们忘了,我们已经是成年人,我们有力量去面对这些自恋破碎后深深的痛苦。

放弃对“我是完美的”这种虚假自我的执着,回到当下,依照本心生活,就能够逐渐建立与事物或与他人的真实连接。真实的人总不是完美的,真实的人总不能完全满足我们的期待。当一个人爱真实的人,胜过于爱自己用期望虚构出来的人,就是胜过爱自己的自恋,这个人就有了爱的能力。完全没有自恋,就是证悟。因此,弗洛姆说,自恋隐藏在如此众多的伪装之中,在所有的心理特征中,它是最难发现的。如果人们没有发现,并大大减少自恋,也就无法继续前进。

至此,我进一步明白了自恋在真正成熟的爱中的作用,也明白了林妈妈课堂中,林老师告诉我们,不要做好妈妈的深意。“好妈妈”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自恋,“好妈妈”可能忽视孩子的感受去做许多看似正确的事,牺牲孩子,让孩子不能成为他们想成为的人。在社会主流价值观之下,如果孩子不是一个“好孩子”,自己就不是一个“好妈妈”带来的自恋破碎之痛,让我们看不到孩子们的痛,或者不以孩子的痛为痛。能承担自恋破碎之痛,回到现实边界中,才是一个真正责任感分明的人,也是一个真实的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