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法先生说

别了,复旦旧书店

2021-12-15  本文已影响0人  律楷粑粑

你会为了买几本旧书跑到一百公里外嘛?

我会!

是情怀还是去见证一个旧书店主22年的坚守?我并未多想!

灯光下,书架间,读书人摩肩接踵,缓挪脚步,或蹲或坐,专注于一方清静世界,或许正是怀揣这样的憧憬,我才决意要去。

一路上小雨淅淅沥沥,今天不是一个送别的日子,至少天气上不是。

看过一篇报道,全国四万多家的书店门店中,图书销售占比100%的仅有24家,而今天要去的复旦旧书店便是始终如一的1/24。

书店坚守不易,虽说旧的是书,不是价值,但是旧书的价格却低至尘埃,微薄的利润根本不能和高涨的人工、水电、房租相抵消,这也就是很多旧书店难以维系的主要原因。

说白了情怀之外还得活下去,近些年来,新书店如雨后春笋,各式营销也让人眼花缭乱。先进的建筑风格、茶水、音乐、甜点、简餐搭配精心设计的灯光,琳琅满目的文创,书+X的营销方法多出了社交属性,变成了一个更多元的生活空间。

营销专家们将其称为书店2.0时代,突出社交属性,打造享乐环境,书作为一个诱饵,弱化甚至灭绝了书原有的传播知识和智慧的属性,沦为新书店商业模式下的附庸品,这不知是书的悲哀还是读书人的悲哀。

在碎片化阅读的时代,人们大多数满足于不经过验证的不明来源的浅层“知识”,止步于轻微的满足,更不愿做深层的思考。这样的大趋势下能潜下心来阅读的人,少之又少。

在新书店林立的当下,复旦旧书店的坚守,正如他泛黄的广告牌上的标语“为读者找书,为书找读者”一样,让人倍感温馨,内心笃定。

复旦老教授说这是读书人的天堂,一点都不为过。

复旦旧书店混迹在菜场网吧宾馆之间,很是不起眼,若不是地上有块大大的广告牌指引,路人几乎察觉不到,最初几年它甚至没有名字,在教授和学生的口语之间问及这书哪儿买的?答曰:[复旦那个旧书店],久而久之这个名字就沿用下来,一直至今。

或许正是由于这样的“愚钝”无为才得以让这间旧书屋在22年的时光里挟风伴雨默默的坚守,在哪里见证着读者的因缘际会。

这里没有拍照观景位,也没有咖啡、音乐、精致的点心,唯有书香,泛黄的书页和被时光蹉跎得掉色的封面。听老板讲,这里的书大部分来源附近大学老教授们的珍藏,他们老了,眼睛不灵了,把书卖出去,让知识回转到社会中里,也是奉献。

他们卖书时庄重的像送别一位亲人,这正如我同他的书店分别一样,像一位22年素未谋面的老友一样。

老板说还有一位老教授患了阿兹海默症,他的家人把他的书卖了,他又跑出去把书给抱回来了,老板不舍,给他留了几本。

这哪里是买书卖书这么简单,是爱心的传递,是温情还有暖意。不知搬迁以后那些老教授怎么办?

一座城市,旧书店便是这城市文化的底蕴。它不需要华丽的外表,网红的颜值,也不需要咖啡和奶茶。它只默默的守候在哪里,提供一个温馨的堆砌书的空间,让五湖四海的人到这里与他们心仪的书相逢结缘,它只需要默默的守候在哪里,把传统,把文化沉淀到时光里……

复旦旧书店,再见!!!

我坚信任岁月流转,新旧交替,

你都会一直在哪里,

不浮不沉…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