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坟-文化偏至论》鲁迅早期“非物质、重个人”的“立人”思想

2024-06-26  本文已影响0人  那时花开_wildland

文章作于1907年,发表于1908年8月。偏至,是偏颇而且趋于极端的意思。

本文是鲁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中妄自尊大、抱残守缺的腐朽思想的批判,在内忧外患、国家危亡之际,和万千热血青年一样,他也在探究救亡图存的方法,鲁迅认为首要在于思想改革,即建立“非物质、重个人”的“立人”思想。本文也是鲁迅早期思想的集中表达和重要呈现。

第一部分,作者追溯了华夏文明流传的历史。

开篇第一句话,鲁迅就感叹道,“中国既以自尊大昭闻天下,善诋諆者,或谓之顽固;且将抱守残阙,以底于灭亡。

华夏文明的肇始,周边就只有一些蛮夷小国,文明发展的成就,都是出于自身,没有吸收外来文明。春秋战国时期,西方虽然有希腊、罗马文明,但道路险阻,无法互通。直到元明时期,虽然有传教士来到中国,但他们的教义始终没有流行。一直到列强打破海禁,我们看到了坚船利炮,却仍没有看到外国显著的文化成就。这就造成华夏文明长期的妄自尊大、衰落僵化。

面对清朝末年列强入侵、国力衰微的现状,有些人认为引进西方的坚船利炮是国家首要的任务,有些人认为发展工商业和建立君主立宪制度更重要,鲁迅对此一一进行批驳。强大的武装力量掌握在精神孱弱的国民手里,结局仍然是灭亡;发展工商业和借口民主的人大多是追求私利的商人和市侩。这些人不过是打着救国的旗号追求功名利禄。鲁迅认为“启人智而开发其性灵”——启发民智、激发国人的精神更重要。

第二部分,作者回顾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

起初,教皇通过宗教特权控制整个欧洲;16世纪,马丁·路德发起欧洲宗教改革运动,创立基督教新教,释放了被束缚的人心,才有了后来的发现美洲新大陆、第一次工业革命、文艺复兴等等成就。宗教改革完成后,国王的权力又扩张,然后英法等国爆发革命,自由民主的思想得以风行。这样发展的结果是,只信奉物质文明为最高准则,过于重视追求物质文明的进步,这也是十九世纪的一大潮流。德国哲学家尼采看出了近代文明的虚伪和偏至,于是感叹:“吾行太远,孑然失其侣。特其为社会也,无确固之崇信;众庶之于知识也,无作始之性质。”——现今的文明社会没有崇尚和信仰,没有创新的精神。到十九世纪后半叶,才有新思想蓬勃兴起。它以反抗和破坏的精神荡涤旧有文明,这里面以黑格尔的哲学思想为代表。

而华夏文明过深地陷于偏至和虚伪,救赎的方法有两条:“曰非物质,曰重个人”。即反对物质,重视个人。

第三部分,重个人。

中国识时务的人大多以谈论“个人”为耻,认为这是害人利己的意思,其实不是这样的。十九世纪末,西方人强化了自我意识,趋向于坚定内心、独立自主,平等、自由的观念逐渐普及。德国人斯蒂纳认为,“自我”是唯一的实在,是世界的本体;叔本华强调发扬自我和尊重天才;易卜生的剧作中往往带有反对社会民主的倾向;直到尼采的“超人哲学”震惊思想界。

多数之说,缪不中经,个性之尊,所当张大,盖揆之是非利害,已不待繁言深虑而可知矣。虽然,此亦赖夫勇猛无畏之人,独立自强,去离尘垢,排舆言而弗沦于俗囿者也。”这时的鲁迅受到尼采学说的影响,认为应当发扬个性的尊严,认为社会的发展应当依赖勇猛无畏、独立自强、不受舆论影响、不被世俗局限的英才。

德国哲学家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第四部分,非物质。

从十九世纪以来,社会就过度奉行物质主义,鲁迅认为这有所偏颇。如果对除了物质以外的其他方面都弃之不顾,就失去了文明的本来意义,最终会导致文明的消亡。社会被物欲蒙蔽,就会停止进步,罪恶也乘机而生。因此,主观主义和意志论的出现,是对物质主义的一种救赎。这其中,叔本华主张意志力是世界的本体;尼采寄希望于拥有出众意志力的“超人”;易卜生种爱违背大众而不惧的强者。

惟有刚毅不挠,虽遇外物而弗为移,始足作社会桢干。排斥万难,黾勉上征,人类尊严,于此攸赖,则具有绝大意力之士贵耳。”承继前文的思想,鲁迅认为只有刚毅果敢、不屈不挠、排除万难、奋力向前的具有强大意志力的人才能成为承担社会变革任务的骨干力量。

第五部分,立人。

生逢这样内忧外患的时代,鲁迅在思考匡救危局的方法。“此所为明哲之士,必洞达世界之大势,权衡校量,去其偏颇,得其神明,施之国中,翕合无间。外之既不后于世界之思潮,内之仍弗失固有之血脉,取今复古,别立新宗,人生意义,致之深邃,则国人之自觉至,个性张,沙聚之邦,由是转为人国。人国既建,乃始雄厉无前,屹然独见于天下,更何有于肤浅凡庸之事物哉?

他总结了西方文明发展的历史,认为真正能够承担变革重任的人,必须洞察世界大势,取世界文明之精华而去其糟粕,用之于中国。既要汲取世界的先进思想,又不丧失中华的固有血脉。这样就能将一个一盘散沙的国家,变成一个由自觉自主、个性张扬的人组成的“人国”。这样的中国将势不可挡地崛起、屹立于世界国家之林。

只谈富有不是文明,只谈民主也不是文明,物质文明只是文明的外在表现,文明的根基就在“人”。所以要和世界各国竞争较量,首先要“立人”,要尊重人的个性,张扬人的精神。不要局限于对物质的崇拜,不要局限于少数服从多数的民主。

要救中国,就要以人为本,从重建精神到自省图强,将一个一盘散沙的中国重建成一个自尊自重自强的中国。鲁迅的这些观点,即使放到一百多年以后的现在,也是有着启迪和借鉴作用的。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