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随笔精选录散文解忧杂货店

父母的偏心,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2018-08-20  本文已影响166人  莲子妹
图片来自网络

世上没有不偏心的父母,虽然他们总是强调:“手心手背都是肉”、“我对你们的爱都是一样的”,但事实上,他们或多或少会偏爱某个孩子多一点,一碗水真的端不平!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人类和社会发展学敎授凯瑟琳•孔戈尔(Catherine Conger)曾对384对兄弟姐妹及其父母进行了硏究,发现65%的母亲和70%的父亲表示自己偏爱某一个孩子。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调查出来的比率比实际偏低,因为在硏究过程中,父母们总是尽量掩饰自己的偏心。就像《时代》周刊高级编辑杰弗里•克鲁杰说的:95%的父母都偏心,剩下的5%只是不愿意承认而已。

而在我们生活中,偏心的父母比比皆是!偏爱的方式,有的表现在物质上,有的表现在精神上,有的两者皆有。

经济拮据时,在孩子求学、结婚等人生重要时期,父母给予孩子们的物质帮助会有失偏颇;孩子们成家立业后,父母总会对经济条件稍差的孩子给予帮助,并且会瞒着其它孩子。

有的父母偏爱儿子,心里眼里都是儿子的好,对于女儿,常常是训斥、忽略。有的甚至把女儿当成提款机,榨干女儿钱财,为儿子买房结婚还债。《欢乐颂》里樊胜美的妈妈就是个例子。

父母的偏心,是孩子心中永远的痛!

小的时候,孩子的心灵都是脆弱而敏感的,他们从出生开始就不自觉地争夺父母的关注和宠爱。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因为感觉到父母的偏心而产生心理上的不平衡,对孩子的性格成长有着极大的影响。

几年前和同事一起出游,她带着俩孩子,小的那个总是依偎在妈妈怀里,不肯走路,话也少。大的那个活泼可爱,一路上帮忙问路、拿行李、给我们拍照,忙得不亦乐乎。

我发现那孩子每次帮了忙都会跑去跟妈妈“炫耀”,希望得到妈妈的关注,可我那同事总是淡淡的回应,对小儿子关照得更多些。

前几个月,再次和同事聚餐,之前那个话不多的小儿子变得异常“活泼”:“命令”哥哥给自己倒茶、催促着妈妈快回家。

后来两兄弟不知为何吵了起来,弟弟顺手拿起筷子往哥哥头上扔,哥哥没啥表情,捡起筷子,继续默默吃饭。而我那同事,最先责问的是哥哥。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而这种伤害,不仅给孩子幼年的心灵上蒙上阴影,即使在孩子成年后,脱离原生家庭,这种伤害也如影随形。

前几天有人在知乎上发帖求助,说自己已年满40岁,应该是对世事能看开的年纪了,但对父母的偏心仍耿耿于怀,想起小时候的不公待遇,至今仍是心中的痛!

而现在,父母的偏爱对自己的小家庭也造成困扰:总能变着花样的向自己索取,而对疼爱的兄弟一家照顾周全,进而引发婆媳、妯娌之间矛盾不断升级......

奥地利心理学家弗洛伊德,在他的精神分析学说中提到:假如幼年的创伤没有被治愈的话,那么将会把你的心理年龄固着在童年的某个阶段。

因此,即使你已成年,但内心有一部分是没长大的,而那部分所承受的伤痛,很难被治愈,就像身上留下的疤,会跟着你一辈子。

如果父母真的爱孩子,他会预先意识到偏心带给孩子的伤痛,并在自己的言行中努力让偏差缩到最小。

有的甚至制定一套“纠错方案”,时刻提醒自己“一碗水端平”。这考验的不仅是父母的“真心”,还是父母的情商。

所以,切莫因为偏心带给孩子一生的悲痛、造成家庭的不和睦。毕竟,“手心手背都是肉”!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