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左《两年出版两本书,我在写作路上的一些思考》分享:我get到的

2019-08-15  本文已影响0人  简墨静书

21天的写作课对于我就是一场新媒体的“头脑风暴”,新的词汇,新的概念,新的思维,不止一次让我感到自己知识的陈旧和吃力。

不过这也恰恰说明了,这次学习当中我的收获之大,成就感之满。

01

《傲慢与偏见》(借书名一用)

怀左说道,有个别人对于现代文学的不认同甚至是贬低,认为以前的作品才是经典这样的观点。以及后面他解释到,文学其实是根植于现实社会的,不同的时代会产生不同的文学,不应该简单的粗暴,一言概之。

听到这里我脑子立刻冒出来的,就是我题目中写到的这本书的名字《傲慢与偏见》。

因为傲慢过度的自大,不能对事物进行客观的看待和评价。这让我想到生活中的我们有时是不是也会犯类似的错误。

站在自己的角度,然后去质疑别人的生活方式;坚信自己是对的,别人只要不满足自己心里预期就直接否定。

“别学那个送水的,那都是以前不好好学习的人”“看到那一身衣服就知道不是好人”“他一定是没有用心,这么简单,怎么可能做不到”这些画面当中不知道会不会有你我的影子在里头?

02

那个关于磨刀和砍柴的比喻。

“磨刀不误砍柴工”这句话无需我解释,大多数人都能够明白。但分享时将磨刀比喻学习,用砍柴来比喻赚钱,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得出的结论也同样给了我不少的触动:不磨刀都会生锈,这片森林被砍完了,就会对下面的森林无能为力了。

前两天和朋友聊天也谈到过这个话题:你最近忙的生活,让我们很少有时间能够进行更多的有效阅读,于是我们不停的在输出,却来不及输入。

你的思维被固化,语言表达也慢慢的被限制,我们一直在耗费过去本就不多的存量。

读书和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同时这个比喻也印证了马云曾说到过得:赚钱是一个结果不是目的,很多生意人就是想把赚钱作为目的,结果怎么做也做不大。

所以不要急着砍柴,而不去将自己的刀磨得更锋利,到最后落得连看他的资格都失去了。

03

做一件事最好的时间不是“改天”而是“现在”。

回忆一下是不是你也曾说过类似的话:

“改天请你吃饭。”

“改天我们一起去旅行吧。”

“改天送你一个礼物。”

这些话中可能有咱们自古以来习惯了的礼貌使然,那里面到底有没有推脱的成分在里头呢?

“改天”这是个用起来似乎很“顺耳”的词语,可我们都知道忠言多半是逆耳的。我们每个人手上拿的都是一张单程车票,开过去了就回不到从前。

如果不珍惜当下活在今天,也许就再也没有改天,只剩“树欲静而风不止”“后来的我们再也没有了后来”“想看的风景早已永远的消失”。

余生,留下的可能就是且行且珍惜的赠言!

以上是我听完淮左分享后的一点感受,不觉得有多好,只希望自己的文字越来越“真诚”。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