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游记

福州:“乌山”摩崖题刻及造像(2)

2019-01-10  本文已影响6人  2018栏杆拍遍

        乌山又称“乌石山”,位于福州市中心,海拔约86米,面积约27公顷。福州城内还有于山、屏山,与乌山鼎足而立,统称为福州“城内三山”,故福州又别称为“三山”。

        乌山又称“射乌山”,相传汉代何氏九仙于重阳节登乌山揽胜,引弓射鸟,因而得名。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敕名为“闽山”。宋熙宁初,太守程师孟登山揽胜,以其美景可与道家蓬莱、方丈、瀛洲相媲美,又改名为“道山”,后又邀请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巩撰文《道山亭记》,一时洛阳纸贵,远近驰名。

       乌山早在唐朝就已成为风景胜地,山上怪石嶙峋,林壑幽胜,天然形肖,以三十六景最为奇特,素有“蓬莱仙境”的美称。在乌山诸多名胜古迹中,以乌塔、摩崖题刻及造像最有价值,现均为国家级文保单位

      乌山摩崖题刻及造像,自唐至清约有200多处,内容包罗万象,篆、隶、楷、行、草书等各臻其妙,诗词、歌赋、传记、题记、游记等文类齐全。另有十尊石造像,均为陶磨五代前遗存下来的艺术瑰宝。

     下图、“石林景区”简介

       下图、淳熙庚子年刻石。南宋年号,公元1180年。

        下图、“霹雳巌”,相传唐嗣聖十八年,有僧持《華嚴經》於此,一夕雷雨大作,劈石為巨室,僧遂宴坐其間,因而取名“霹靂巖”。“霹靂巖”右边的題詩照录如下:乌石山巨灵搜怪石撑突倚山巅※※群羊伏昂昂万马联何年现蓬岛终古颂桑田相揖闽王宅东隅有九仙   绍兴丁丑中秋前五日  州治中昭武黄  捧砚

                 左1、2:蓝色字、红色字均为淳熙年间刻石

       下图、元代至元年间刻石

         下图、“石林景区”下方

        下图、远看“先薯亭”,先薯亭为清道光年間(公元1821-1850年)為紀念明萬曆年間引種和推廣朱薯的華僑陳振龍和福建巡撫金學曾而建,1957年、1980年重建。

        下图、“先薯亭”下方的石刻

        下图、“先薯亭”匾额,陈奋武题       对联:引薯乎遥迢徳臻妈祖        救民扵饥馑功比神农    陈章汉撰并书

        下图、《先薯亭记》

        下图、《先薯亭》简介

        下图、“石壁观音”亭,中柱对联:佛法无边顷刻開重门以通道路 神灵有感片时消万劫全仗仙真

                                               边柱对联:水洒杨枝散愁城而跻欢喜地 身骑鳌背回苦海以登极乐邦

下图、《石壁观音》简介

下图、这是立在亭前的《興建石壁觀音亭》功德碑。

         奇怪的是碑首刻有“佛历三一二五 功德碑”字样,而碑文落款为“丁卯年吉月吉日立”。佛历的3125年,换算成公历应是公元2582年,而“丁卯年,即1987、1927、1867等年份”,看来此碑的时间是刻错了。

         下图、东壁亭     对联: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下图、“东壁亭”简介,揭汯所书的《东壁亭记》全文请看本文“附录一”

       下图、东壁亭旁的天秀岩

 下图、红色草书,照录如下: 薛君和招同林谨任陈泰始洪汝臣诸公集薛老庄分得东字名园开宴集群公河朔风流此日同槛外林光连百雉天边江影落双虹峰传薛老人何在尊入平原酒不空莫向邻霄台上望烟尘今正起辽东    万历已未夏    叶向高

           蓝色楷书,照录如下:壁立巌巌一片峰银钩倒挂玉芙蓉居人何处穷遗墨薛老当年此寄踨啸咏祗留明月在摩挲应被古苔封却同姓氏缘非偶异代风流得再逢  山居之暇寻倒书薛老峰感赋时   万历丁未秋 福唐  薛梦雷    (注:万历丁未即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

         下图、“天秀岩”简介

       下图、左:红色小字为《东壁亭记》,见本文“附录一”

                 右:至正二十五年刻石    注:元顺帝至正二十五年即公元1365年。

        下图、这是通往“海阔天空”石刻和“望耕台”的观光木栈道

       下图、仰拍位于半山腰的摩崖大字:海阔

        下图、拉近镜头拍摄的“海阔”二字。

        下图、石刻“海阔天空”简介

         下图、登上山坡拍摄的“海阔”二字。上款:康熙壬子秋八月   (注:康熙壬子即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

         下图、“天空”二字,无下款。 楷書大字“海闊天空”,是康熙年間的摩崖石刻,每字高2.7米,寬2.3米。

       下图、在“天空”二字旁拍摄的福州市区建筑

        题望耕薹

       為念民勞登此台公餘做嘯且徘徊平疇萬畝青如許盡載沾途血汗來   乾隆壬午郡守   剑南李拔書  注:乾隆壬午即乾隆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

        下图、“望耕台”

       下图、“望耕台”简介

         下图、石刻:舊濤園

附录一:

                東壁亭記   

        福城之三山閩山其一即烏/石山也至正二十四年平章政事/燕赤不華摹勒/皇太子所賜忠孝文武四字于石亭爰山之/陽而建焉名其亭曰東壁亭之西有巗名/曰天秀又亭其※曰望海望海之西又亭/焉曰東升東升之西臺焉曰清泠門其南/曰春明曰天秀者狀其景之勝也曰清泠/者即其氣之肅也曰東曰海曰春者皆因/儲皇之恩錫而起也扵是山巔海隅煥焉重/光之照臨莫不敬嘆欽羨扵仰瞻之下不/惟平章公忠孝文武之名可垂永遠凡宅/于茲者皆將以是自勉也不可以不記/   朝散大夫江西等處行中书省左右/司郎中    揭汯記並書/

       全文完

原题    (原创)福州:乌山名胜及摩崖题刻(2)

2017.5.31  发表   即被屏蔽            2017-10-30 10:04  再次发表

2018.12.31       阅读(0)| 评论(0)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