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并非一蹴而就的告别
01
时隔一年之久,再次独自出远门,再次“回”北京,有点兴奋。
去火车站的路上我走得很快,像出差的人去赶一场会议。我只好不时提醒自己,不要走得那么煞有介事,并试图压一下那种渐渐浮起来的虚无之感。
这是一次刻意谋划的远行,冠冕堂皇的理由并不是真正的目的。
02
从北京南站直接坐地铁4号线去西单,像过去很多次从外地回到北京之后做过的那样,甚至不需要辨别应该坐哪个方向的地铁。
然而西单的民族大世界已经拆了。在不知道什么时候。
离开北京之前已经好久没见到张作家了,所以这次见面已是时隔两年。她有了自己的爱人。
每一个老朋友都是尤物。有了爱人之后,彼此间不再像从前那么依赖,但如果有事,一定是极靠谱的存在。
03
晚间九十点钟,我真正走到北京地上。下了公交,站在西四环或者西五环广袤的马路牙子上,在不经意间跟黑车司机对视一眼之后,终于感到了来自北京城乡结合部的恶意。看着来来往往的人群,懒散活动着的男男女女,感到陌生且不适应。
在北京的七年里,常常会因为一些非常规的原因走到城市的角落里,有时是胡同深处有时是五环外。那些跟这个城市的“偶然相遇”成为离开之后的难忘回忆,往往想要记清楚,却并没有抓手。
我跟王雅静在她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里一起睡了两个晚上,每天晚上都聊天到半夜。我们各有执念。前几年她从英国回来,也曾几次在北京南站短暂会面。那次我答应她早上五点去接机,后来却在下夜班后觉得“即使去了也没什么意义还不如在家睡一觉等她来了好好玩”而失约,她用那种执拗的语气义正言辞地喷了我一通……那是我第一次清楚地意识到:尤其是对朋友,要么别承诺,承诺了一定要做到。
秦小姐也怀宝宝了。我们共同经历风雨,分担过那么多往事,离开学校踏入社会的最初在定福庄共享过一间不到20平米的房间。
04
308的聚会在一个叫“茶语堂”的古怪地方。
上学时有一年炎夏之日学校停电,我们五六号人挤在一辆奥拓里,前往朝阳路那家知名的打炮圣地“嘉利华”。据说很多影视界知名人士的初夜都终结在广院周边这家连锁小旅馆里,而我们去那儿包房通宵打麻将、吹空调。愿无岁月可回头。
拥有上十个粉丝的,黄遍广院P2P的,06国新的文艺男神里老师送我一本台版竖体书,有一个花式装逼书名:《我思念的长眠中的南国公主》。后来我才知道这本书作为他的重要装逼道具,已经出席过多个场合,嫁去韩国的大小姐也曾被这本书震撼。Whatever,KTV里深情唱歌的里老师,是我们最爱他的时候。
05
马老师是我的一个贵人。自从大三下学期跟马老师实习之后,日子就没那么苦逼了。
走了20个月,一年半还多。期间师姐买了房子,浩哥买了房子,老张师哥都混成副总编了。最震撼的,马老师告别他开了15年的捷达,买了一辆奔驰E260L…
师姐大叹:连马老师都变得浮夸了,这个世界不会再好了…
也不过是20个月,故友潇洒依旧,而我搁浅了so久。没什么值得说的,是时候该出来干活了。
我想来看到的就是如此,猜到了这个结尾,但没猜到过程。
06
这一晚回到了901,跟师姐娜姐一下子聊到凌晨两三点。
记得夜里她们渴睡的眼,就像记得20个月前她们站在入站口眺望的容颜。
我有很多话想跟她们说,我未花费时间判断她们是否有意愿听,在我此次的蓄意告别中我一句话也没有憋在心里,走在路上丝毫未曾觉得孤独。
07
告别一个地方,也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情,但大体就是渐渐地没事儿就不会再去了。以曾经租住过的901为圆心画个圈,周边仍是熟悉的,像中间不曾有过20个月的断层,然而等下次再来,住在901的故友都已经搬走了…在北京可能我还有两三个这样的圆圈。只要一踏足,就扑面而来许多个简单重复的日子,我走路去坐公交上下班,路过跳广场舞的广场,路过牛街,有时路过菜市口,等等。这样看似简单重复的日子。
然而故友都已前行,旧日时光也不能完全带走,但必定一生长存。就像我奶奶晚年时还总会反复讲起早年的经历,听上去笼统的时光里面可以想象得到丰满细节。
我老公发微信说这几天西瓜又长大了好多,已经自己四处溜达着玩了…
当我在别处有一个家,对此处的告别才终于行将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