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会员优秀文集朝花夕拾原创文字

《西南联大》观后感

2019-03-11  本文已影响212人  桦泠

一昨天看了 历史记录片《西南联大》。为老一代知识分子的信仰与风骨深深折服,暗暗问自己,在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能否做到十之一二。

1937年11月1日,由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私立南开大学在长沙组建成立的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在长沙开学(这一天也成为西南联大校庆日)。由于长沙连遭日机轰炸,1938年2月中旬,经中华民国教育部批准,长沙临时大学分三路西迁昆明。1938年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西南联大前后共存在了8年零11个月,保存了抗战时期的重要科研力量 。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是1931年,梅贻琦出任清华校长时的就职演讲中提出的。梅贻琦,蒋梦麟,张伯苓,这三个人组成了西南联大的三常委,共同商量决定学校的一切重大事情。出了杨振宁,李政道等一大批优秀的学员,也聚集了朱自清、梅贻琦,闻一多、冯友兰等许多著名教授。可以说,正是这些大师,让西南联大在战乱中人才辈出,上课期间躲过日军轰炸后继续上课,战乱时期物质极度匮乏,无论教授与学生每天都处于半饥半饱中,但学术气氛却依旧非常浓厚,哲学家金岳霖先生即使听到日本飞机将要进行轰炸的警报声也待在楼里不跑,仍旧坚持写书。这样的治学精神早已超越了生命。让我们除了敬仰其学术上的造诣外,更敬佩其做为知识分子的坚韧执着。

让我们所有人感谢先辈,记住历史,祖国永远”春风微拂,碧野飘浪”。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