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修订本)》读书笔记
当我们避开了追求社会认同的陷阱,也意识到去做酷事的价值以后,我们可能便走上了因独特而成功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下面七个方法能够助我们一臂之力:
1. 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延迟满足欲望;
2. 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3. 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收流行信息;
4. 思考最不可能的事,为其发展出可能性;
5. 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6. 为小事物狂热,并在小事物中发现大世界;
7. 开展思想试验和行动试验,让思想和行动相互激发。
在结合知识以分析问题的过程中,你可能会试着提出一些假设性的理论或者模型。
继续独立地思考,但是你可以在希望比较大的求解方向下,有针对性地寻找相关联的知识,此时你需要快速筛选和学习新知识,甚至需要不带偏见地、尽可能多地寻找各种可能有益的知识,也包括与他人交流意见。
对问题进行完全独立的思考,不借助书本和搜索引擎,因为你面前的问题是独一无二的、全新的。
正确地认识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使用别人的问题表述。
学习本来就是一件费力艰难的事情,不要为了一时的懒惰或者畏难的情绪而错失好机会。
学习的时候,要给自己增加一些难度,这对提升学习效果是非常必要的。
仔细考察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利用自己的优势努力工作,通过与人合作来平衡自己的劣势。避免在很多不同方向上空耗精力。保持专注,把自己能做的做到最好,并保持留意新的机会。”
拥有一项突出的才能(对,哪怕只有一项)对个人的发展是最为重要的。
求知分为三个层级:信息、知识和技能。技能是学习的终点,信息和知识是迈向这个终点的路与桥。
中心
学习,应该以学习者心中的问题为中心,让问题引导着我们去探求答案。
交叉比较读书法
不只要去比较相似,还要去比较不同
学习应该是深度和广度的结合。广度能够让人不闭塞,深度能够让人不只是学之皮毛。
解码不外乎下面三个层次:
1. 它说了什么?给了我什么感受?(它原本就要传达的信息和知识)
2. 它是什么?对我有什么价值?(对内容的反思,以审视的目光对内容进行评价和定性)
3. 它的内部是怎么组成的?它的效果是怎么实现的?(对形式和构成的洞察,研究内容表达的手法)
克服“过度准备”的惯性
复盘参考
在做完一件事后,我们应该怎么反思呢?我觉得至少可以从下面这几个方面来进行:
◆信息
在做这件事时我利用了哪些信息?其中哪些信息是最关键的?
这些信息是从哪些渠道中得来的?哪些渠道被证明是很有价值的?我可能遗漏了哪些信息?这些信息可以怎么得到?
◆预期
在做事之前,是否对事情的过程和结果形成了正确的预期?
我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预期?是什么造成了预期和事实之间的偏差?
我的预期是否促进或者阻碍了事情的进程?今后应该如何管理自己的预期?
◆结果
怎样描述这件事的结果?怎样评价这件事的结果?
在描述和评价这件事的结果时我用了哪些指标?这些指标是否需要改进?
结果需要哪些改进?如何改进?
◆进度
事件的进度合适吗,是太快了还是太慢了?是什么因素导致了这样的结果?
当进度出现问题时使用了哪些手段进行干预?效果如何?为什么效果理想或者不理想?
◆工具
在完成这件事情的过程中,我使用了哪些工具?
哪些工具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哪些工具起到了阻碍作用?
如何改进现有的工具使其发挥更好的功效?
◆情绪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情绪状态是什么样的?是否出现过情绪失控的情况?是什么引发的?
我是否有意识地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这期间使用了什么方法?是否需要改进?
◆阻碍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遇到了哪些阻碍?其中最重大的阻碍是什么?
我是如何应对这些阻碍的?取得了什么效果?
这些阻碍中哪些会长期存在?我需要通过什么持续的努力来减少这些阻碍?
◆优势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发挥了什么样的优势?是否有什么优势还没有利用和发挥的?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主要收获有哪些?我的哪些知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我可以向做同类事情的其他人学习什么?他们有哪些优势是我不具备的?
◆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的遗憾有哪些?最大的遗憾是什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个遗憾?
在做事的过程中,我暴露了哪些缺点?其中哪些缺点是必须且迫切需要改正的?
关于这件事,别人对我有什么批评和评价?他们的批评有哪些可取之处?
◆意义
这件事对我来说最大的意义是什么?对我的短期生活和长期生活分别有什么影响?
这件事对周围人、对社会、对整个世界和对地球的意义分别是什么?
我发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意义?
从理论出发不一定能指导实践,只有在实践中通过反思积累的知识才能指导实践。
新产品演示心理障碍
扭扭捏捏、迟迟不愿把自个儿“产品”拿出来的人,就是受到这种抗拒心理的影响。他们害怕相反的意见,害怕批评的声音把自己贬得一无是处,害怕因为自己的弱点被暴露而遭到非议和嘲笑。这种自我防卫未必能让自己真的免于伤害,却阻挡了进一步前行的可能。
先把必须要做的小事处理掉,是我们保存积极和从容心态的一剂良方。
开始做最重要
一件看上去繁难的事,只要开始做了,就会变得越来越容易。
所谓选择,就是要权衡好本末轻重,清楚自己人生中到底想要什么、追求什么。
为自己设定更高的目标,就会发现更多更好的选项,做出更加完美的决定。
过去的经历、习惯和思维惯性,常在我们思考时自动植入“隐含假设”,让我们意识不到更多的“可能选项”。
如果有太多的可选项,应该把选择对象分解为不同的维度,然后对可选项从不同的维度做出评估。
在做涉及情感、喜好等主观性特别强的选择时,最好的方法是聆听内心的声音。
不管你做了哪个选择,你的某些东西永远不会改变,最终带着你走向目的地的,可能并不是某一个选择,而是那些你不会改变的东西。
生理上有冲动,精神上受鼓舞,沟通上很流畅
学习过的内容总会成为自己思想的一部分
人生就是一个连点成线的过程,有些经历也许一开始看不到它的意义所在,但也许若干年后便会发挥其特有的作用。
当我们在人生中遇到某个无法摆脱的僵局时,先不妨试试这三步:
1. 找出潜意识中的隐含假设;
2. 识别隐含假设中的不合理性,进行修正;
3. 形成新的更灵活的思维框架,在此基础上思考出“可能选项”并进行尝试。
看自己,看天地,看众生
一个人为自己的内心树立什么样的最高目标、设定什么样的价值尺度,反映了他的“格局”。
现代人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把工作和生活相混淆,不是“过日子”,而是“赶日子”。使用时间的节奏是很重要的,这一点我也深有感触。
增加替代选择的执行难度。难度增加了,实施的概率自然就降低,
不要一个劲地担忧目标没有完成怎么办,而是应该多思考实现目标的具体途径,把注意力放到“怎样去做”上,特别是放到那些立即可实施的行动上。
“五年设想”实在是一个很有用的技巧,它让我们用情境化、具象化的方式来构想远未来,把时间拉近到眼前,使未来鲜活生动起来,这就有利于从实施的角度去具体设计实现未来的方式。
要让自己进入“心流”,最重要的东西不是技术层面上的,而是动力,内在的驱动力,就是说在你的心中,如果有一种强烈的动机推着你,不管怎么样,哪怕天塌下来你都要把眼前的这件事做好,你才有可能进入“心流”。
心流
郑重是这样一种态度:不敷衍、不迟疑、不摇摆,认真地聚焦于当下的事情,自觉而专注地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