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世界散文

想念糊网

2019-05-07  本文已影响34人  展清平

文/清平

现在去饭店,经常喜欢点的一道菜便是锅巴肉片。因为我觉得那道菜里蕴涵着更多家的味道。

小时候,我们家人口众多,父母不得不起早贪黑做豆腐卖补贴家用。

而我也因此吃的很丰富多彩。

长大后,同龄人大多都回忆说小时候的食物很单一,而我则是庆幸的。庆幸自己做了加倍勤劳父母的孩子。

小时候的记忆多是香甜的,至今,我还是能够清晰想起小学那阶段最快乐幸福的时光。

清晨,刚睁开惺忪睡眼,就闻到从灶屋里飘来的豆腐脑的香味。

待母亲听见我起床的响动后,就会给我端来一大堆好吃的早饭。有刚从灶底扒出的虽然乌黑难看但却格外香甜的烧红薯。还有一张切成条状的糊网。再有就是一碗加了香油调料的豆腐脑。

红薯、豆腐脑大家都知道,至于糊网我觉得不解释一下,朋友们一定不会明白这是一种什么食物。

嘻嘻!这糊网是我母亲给起的名字,是我们家独创食谱秘籍之一。

它可不是一般家庭都能有条件做出来的。

但比如我们这样豆腐作坊的家庭则很容易。

秘诀就是烧豆汁的时候,用木柴大火快速把一大锅豆汁烧开,不要搅拌,因为火旺,粘稠的豆汁粘在了锅底,就形成厚厚一层锅巴。

但这锅巴很是特别,形状规则形成八角形状次第排列着,八角的边缘浅白,中间焦黄,煞是好看,有点像我们织毛衣上的鱼网形针法。因此母亲说它叫糊网。

待豆汁进缸点卤的时候,这边的糊网也相跟着出锅了。这时候用锅铲从边缘掀起一层,顺势一揭,一个圆圆的糊网就揭下来了。

然后切成条或着块,香里带着糯,软里带着轻甜,还有一股淡淡的清香。尽管后来我特别喜欢腐竹,油皮之类的豆制品,但还是找不到糊网里那种独特的香味。

中午放学,我家的饭又是不同凡响。母亲会用豆汁加米熬粥,米要9成熟,不能太烂,否则豆汁会盖住米的味道,扒拉着软中带硬的米粒,再喝一口浓稠豆汁。

干粮则是母亲烙得又薄有软的煎饼卷酸辣藕片或者土豆丝。这午饭简直是人间极境。我曾经发誓说,即便别人家再有钱,我也不去做别人的孩子。

四婶因为家里都是光腚小子,曾经跟母亲商量好多次要把我过继跟她,而且一直用好处诱惑我,都被我哭着说:不去不去!然后四婶只好作罢了。

到了下午放学后,我就更幸福了。父亲卖完豆腐从集市回来,他的中山装大口袋里总是满的,里面不是炒花生就是水果糖,或者是锅饼夹几条沛县狗肉。

这样的的时刻,我总是很乖张跳到父亲怀里,伏到他肩膀上抚摩那块被扁担经年磨滑磨硬的皮肤,我会轻轻给那里吹气问父亲:“大!这里疼吗?”

父亲总是乐呵呵地:“不疼,习惯了。我的憨丫丫。”

而今,离家很远,对于食物再也没有小时侯的谗和神往了。

不到万不得以,我甚至不想做饭吃饭。

只有在空闲时想家的空挡里,才会对那一抹贪谗的欲望怀念不已,因为那里蕴藏着父母亲施与我的太多宠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