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叶新新,我心清清
暑期利用一个月的时间参加了王松鹏师兄(三和医道传承二届北京现场班学员)牵头举办的读经夏令营,每天读读经、练练功、静静心,同时力所能及地在社区践行黄帝内针,在此感恩一切帮助我们成长、变好的力量。
《学庸论语》夏令营以新郑、南阳游学结尾,再次相逢仲景祠,无意间被这样的场景吸引:葱葱郁郁的蒲叶安安静静地依偎在西边的角落,掩映下的长廊也似乎因此变得幽静深远。我正好走进这片葱郁,坐在长椅上,仰头拍下这样美好宁静的画面。
光影下的纹络这不就是《黄帝内针》里的蒲叶吗?宽厚、大气、谦和、宁静、透明、简单……而我也要做这样的人,心中也要精心耕种着这样葱郁的蒲田:清风徐来,蒲叶新新,我心清清。
真正静下心来用针后,自己已无形中悟得了很多道理……
师承
一些人看了《黄帝内针》书籍后不以为意,简单总结为“关节对称疗法”,没什么新奇。我可以理解他们的心情,如果没有耐心读前两章或不认同前两章的内容,那么最后一章的“术”就挖掘不出太多价值。我不敢说我从中得到多高深、神秘的东西,但我认真读了前两章,内心深深认同其中的观点,实际操作中我也确实比一些人更轻松愉悦地接受、操作黄帝内针。甚至,在同时接触其它类针法的同学中,我能够更轻松地掌握,这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一通百通吧。让我与其他人不同的就是这点“师承”的差别。
如今的《黄帝内针》常读常新,一次一次,仿佛离杨师、刘师的思想更近。我知道,自阅读《思考中医》以来,就是这样长久的、远程的、无形的熏陶,助我一次又一次坚定中医信念。我深信师承的必要,也深信师承的力量可以无限大。
不求
不求结果,这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太重要了。像我这样的初学者大多容易心急,着急想要看到效果,辨证之后火急火燎地用上针,发现没达到预期效果,便开始怀疑自己、怀疑内针。而当我进入冷静期,冷淡地使用内针、客观地看待疾病、心中不求结果时,往往会收到病人的好消息。
我知道了,我忽略了心念的力量,求成的心念太强,往往适得其反。不求,让天道当其位,就会产生最好的结果。
感同身受
白天给别人扎针后,晚上回来也给自己扎一扎,发现被扎的感觉真是不好受,原来患者对我们是这样的信任和宽容,甚至在没有明显的效果时,患者反而来安慰我、鼓励我。
所以我们也给自己扎扎针吧,知道针刺下去的感觉,知道拔针时的感觉,自己摸索出减缓疼痛的方法……感同身受,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
人文关怀
在针靠近皮肤还未接触皮肤时,就有一群“小可爱”感受到了针的金属杀伐之气,那就是循行于人体、不曾偷懒的“卫气”。它们敏锐、干练、忠诚、敬业,个人力量虽小,聚在一起就是一股强大的力量,描述它们时让我在心中自然浮现出小蚂蚁的姿态,没错,它们就是人体里像小蚂蚁一样的存在,齐心协力驱赶外邪的努力模样,简直就是活脱脱的一群小可爱!
所以在针接触皮肤、刺进皮肤、刺入深部干扰气血时,小可爱们都在试探这根针的来意,如果来者不善,它们会反抗、排斥;如果这根针带来的是和解的善意,疏通了气血,它们会夹道欢迎,铭记在心。它们就是这样一群善良单纯的小可爱。
所以扎针之前,先和它们打个招呼吧,用手轻抚、按揉下皮肤,告诉它们,我来了。
后记:
校园雨后静静聆听我晨读的枣花:
摄于河南中医药大学古书上的一棵树:
医圣祠里只有这棵树最真希望不论将来走到了哪里,心中一样是静静的,静的就像心田只种下了这一片蒲叶——
蒲叶新新,我心清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