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行动到体验,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智慧|探索者号与龟128
在人文主义以前,故事中的主角是行动的执行者,他们为完成某个任务而历险。希腊神话、北欧故事、中世纪骑士文学,讲述的都是外部事件和人的行动,比如大力神的十二项任务,英雄去执行一系列行动,但是行动过程中他的内心没有多少变化,他的能力和德行也无有增损,只是通过行动让人知道了他的存在,让人看到了他原本就具备的智勇,而英雄个人获得的也是身外的奖励,比如爱人、王位或者某个法宝。
从人文主义开始,故事的重心由外在的行动和奖励转向个人内心的体验和收获,强调获得【洞见】——即关于自身的认知或伦理知识。故事强调主人公在过程中内心感受的变化,尤其是得遇不同类型的人们给他带来的启示。就像《在路上》、《达摩流浪者》一样,生命似乎只有一项任务:认识自己如何作为“人”而存在,想方设法体验一切身为“人”的感受。
这些感受是什么、意味着什么、关乎什么,都还次要,最紧要的是搜集、感知到这些体验。然后,才是人文主义的炼金石——“在生命最广泛的体验中提炼智慧”。
于是,探索的另一个方向即是向内的自我探索,要把大脑作为一片未知的疆域去一部分一部分的勘探,要把“心理”像解剖学那样一层层去剖析。这种“自我探索”在前阶段取得了效果,人的每个情绪似乎都找到了解释,找到了因果,因此也被赋予价值。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法就是最显著的一项成果。它将人原本混沌的情绪和记忆梳理成线索,进行分类,再将其命名。将对社会规则的不适对应童年幻想,将人从茫然、自卑、自我怀疑的迷宫里解救出来。
但是,随着精神分析理论的影响力扩散,它的体系被用作对各种情形的分析和解读,混淆滥用超过医疗的监管,也无法进行双盲实验。因此,它更偏向一种文学的建构,而不再作为医疗的手段。如今在澳大利亚,被心理学注册机构认可的大学不教授动力学疗法或精神分析疗法,澳洲的医疗保险不承认精神分析疗法是evidence-based therapies,因此不提供医保报销,而基于临床观察的认知行为疗法是纳入医保的。
这种自我探索和承认体验是否成为转嫁社会矛盾的工具了呢?把制度的不合理、分配结构的缺陷所引起的问题,都转移到个体身上。对现状的不满是童年与母亲的关系顽疾,对工作的厌倦或对权势者的愤懑是源于少年时酗酒的或不回家的父亲。
梦觉图像学256你会想你所有未实现的可能性,你所有可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