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从此不用再考虑排版。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学会一键排版,不要再纠结了》, 发现还是有很多人苦恼于写文章排版的问题,但我又觉得我之前文章里写的内容乱七八糟的,我自己都不忍看,想想索性再重新发一篇,算是最新经验的更新版吧。
观点一:用简书写文章,极其方便。
如果你刚开始写作,强烈推荐你在简书上写,因为:
- 简书上直接支持Markdown的字符。
- 可以实时预览,并且简书的界面本身就看着很舒服。
- 电脑上的图片可以直接拖拽到文章里去。
- 可以反复发表更新,(微信公众号则很苦恼,后台的编辑器简直不符合人性,而且每次发表前自信满满,发表后就看到大堆的错别字。)
- 新开微信公众号一般没人看,推广难度大,推广方式局限于朋友圈,以及群发,而且获得原创,留言,打赏这些功能要很长时间的坚持,而简书直接就都给你配备了。
这是简书的预览模式:
图中包含五种常用的标记字符.jpg经常会写作的人,几乎都会使用Markdown标记语言类创作, 如果你还是傻傻地用word辛辛苦苦调整字体,段间距啥的,调了半天,可能依然不美观,并且浪费大把青春宝贵时光。
那什么是Markdown呢?
Markdown可以理解为——文章的快速排版,在写作过程中就可以直接实现。支持Markdown的平台有很多,简书就是其中一个。另外也有专门的Markdown编辑器,如马克飞象,Typora之类的,不过在简书的网页上写也够了。
其实,你花两三分钟就能学会Markdown. 上面这张截图里,就展示了五种最常用的标记符号的用法,你可以点开,仔细对照一下。
Markdown字符语法实际使用起来,最常用的也就以下五个:
- 引用: 一个角括号加空格 >
- 大小标题:##或者###或者####
- 列表:-
- 斜体:用一对星星号包围*
- 粗体:用两对星号包围**
程序员写代码会经常用这个代码块的标记字符:用三个点把代码包围起来```
Hello world!
亲自尝试之后,就会发现Markdown特简单,其他更高级的语法字符,比如制表,画流程图,写数学公式等,随时查看下帮助说明,或者百度下就好了。
简书的后台基础设置里就有Markdown 选项:
简书的设置.jpg观点二:Chrome浏览器配Markdown here插件,实现一劳永逸。
1,前提是你能翻墙到google 应用商店,添加一个Markdown here插件。添加好后,它会出现在你Chrome右上角。
2,默认设置的情况下,其效果就已经很好看了。比如这里所有的文稿放到微信公众号后台。
原文是这样的:
按了一下图标后是这样的:
3,虽然默认设置已经很漂亮,你也可以自定义一些更美观花哨的样式,这里就要修改设置选项里的基本CSS.
Chrome右上角的图标,右键点选项,基本CSS的框框中可以设置一些东西,比如字体大小,字间距,行间距,段间距,字体样色,段落样式。语法高亮CSS就不用管。
一般人也看不太懂,上网找模板去. 在Github网站上有很多人分享他们自己制作的CSS模板,将找来的整段CSS代码替换到Markdown here的基本渲染CSS框框里去。
这是Github网站里一些人分享的模板:
https://gist.github.com/search?utf8=%E2%9C%93&q=markdown+css&ref=searchresults
我比较懒,直接用的李笑来的版本。
https://gist.github.com/xiaolai/aa190255b7dde302d10208ae247fc9f2
(貌似上github也要翻墙?如果上不了的话,那就百度找咯,搜索Markdown CSS 下载,或者私信我发一份给你。)
比如我用的这个CSS模板,原文稿放进去后是这样的:
一键按下是这样的:
如果实在不会,关注我,直接问我。
观点三:印象笔记搭配马克飞象也是极好的。
印象笔记让人又爱又恨,平时记笔记时,印象笔记本身不支持Markdown,有时总是很杂乱。马克飞象是专门针对印象笔记来弄的Markdown编辑器,其实没那么难用,稍微摸索下,设置下,用起来还算不错。
因为:
1,电脑截图可以支付粘贴到编辑器里,哪怕是用QQ截图,也可以复制粘贴到编辑器里,很方便,有的编辑器就不支持。
2,在编辑器里写的东西可以直接同步到印象笔记里。
取消掉只读的勾选,就可以后期在印象笔记中再次编辑。
3,它居然也可以自定义CSS。找个CSS模板(上面说过,github上有很多,或者百度搜 Markdwon CSS 模板下载),经过设置,印象笔记中的文字也不那么杂乱无章了。
你也甚至可以把印象笔记中的成果直接复制到微信公号后台去。(当然这么做,得注意把右上角那个红色标志删除,然后微信公众号后台还得重新上传图片。)
以上三个观点并无什么直接关联,有选择地看就好了,毕竟,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写此文的目的也是因为自己走过太多弯路,觉得有很多人也仍在走弯路的路上,愿各位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关注我,也许以后还有别的什么干货哦。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信息。
作者简介:苏江,方法论爱好者,终生学习者。也可关注公众号:苏江(sujiangtongxu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