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这样爱你刚刚好,我的4一5岁孩子》3

2023-02-11  本文已影响0人  蓝天白云XM

第五章,人际交往中的成长之路

教养孩子有妙招

面对孩子在这一阶段的社会认知发展,父母如果能够因势利导,不仅可以帮助孩子形成较好的社会认知,也有利于建立更融洽的亲子关系和家庭氛围。

给孩子提供一起游戏的机会。

在游戏中,要引导孩子去扮演不同的角色,促使他们意识到自己和别人观点的不同。而游戏中一旦发生冲突,孩子也在无形中会去学习如何协调自己和他人观点的不同,比如学会妥协。

做好调解员而非裁判官。

孩子们在一起玩耍,难免会发生争执或者冲突,尽量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解决。但当孩子们已经陷入困境,向大人们伸出援手时,父母们也要及时介入。

这恰恰是帮助孩子们去理解他人,建立更多交往策略和学习解决问题的机会。

小贴士

那如何做到调解而非裁判呢?有几个原则可以加以注意:

一,让每个孩子都说出自己的观点,大人耐心地倾听不做评价。

二,鼓励孩子们讨论各自的目的和感受,表达自己的想法和需求。

三,启发孩子集思广益,想想自己该如何解决这些矛盾,从而建立起处理纷争的基本规则,并限制争吵扩大和敌意的加深,让双方能够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并友善地解决争斗。

少评价成败结果,多鼓励孩子尝试。

在平时的家庭教育中,适当引导孩子多去尝试,注重过程中的思考和体验,而不要给孩子太多的评价。具体而言,要引导孩子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2,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

游戏是孩子们的主战场,社交游戏更频繁

游戏是孩子学前期活动的主要形式,它绝不仅仅是孩子们打发时间的无聊小事,它可以帮助孩子学会很多基本的社交技能,并不断练习,帮助他们发展出自我的概念,学会如何和其他孩子相处,怎么交朋友,怎么扮演自己的角色,从而对孩子的社会性发展、认知与身体发展都有帮助。同时,也能反映出同伴间交往的质量与种类的变化。

小贴士

孩子们用积木建造一幢房子或完成一幅拼图,他们会有一个最终目标,造出点儿什么。

这类游戏有助于孩子检验他们正在发展的身体和认知能力,并锻炼他们的精细肌肉动作。他们获得了解决有关问题的经验,比如空间、顺序、结构等,同时还学会了与人合作。

第六章,和孩子一起“玩”艺术。

1,孩子是天生的艺术家

别在意孩子画的像不像

儿童艺术教育的目的并不是要让孩子完成一幅成熟、完美的作品。父母应该更加关注孩子创作的过程,而“像不像”更不是唯一的标准。

既然像不像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父母应该在孩子的艺术教育过程中关注什么?注意什么呢?

快乐性。

过程性。不要过于关注孩子艺术创造最后的作品,而是关心孩子的创作过程和体验。

全面性。艺术教育不只是学习艺术,艺术教育应该和其他方面的学习联系起来,帮助孩子在学习艺术的过程中让肢体、认知、语言、社会情感等各方面都得到提高。

生活性。艺术并不是遥不可及的。

学习性。让孩子在艺术教育中学会观察和体验、欣赏和交流、想象与联想,同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和他人合作的能力。

亲子性。艺术教育不只是专业机构的事情,父母也是孩子艺术学习的好伙伴。陪孩子看一次日出、念一首诗,都是艺术教育。

因势利导,水到渠成

在绘画方面,大胆地鼓励孩子。

四到五岁孩子的手工制作能力和绘画能力一样都随着手部能力的发展而提高了。他们开始有目的的进行创作。

坐在孩子边上,看他一边画画,一边解释,通过这样的方式来了解孩子的想法,父母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孩子需要我们的鼓励,但不是代劳。

四到五岁孩子有个小困扰,他们内心充满表现的欲望,却缺乏足够的技巧,因此有时候会提出要父母帮忙。父母这时候千万不要拿起画笔直接帮助孩子完成画作。

父母可以通过提问、讨论、提供参考资料等方式来给予支持,让孩子学会解决问题。

少模仿,多创造。

传统美术教育注重临摹,还习惯用诸如简笔画这样的简化形象来表现事物。由于模仿是孩子的天性,这种过于简化和模式化的艺术形式容易造成孩子的惰性,使孩子失去自己的思考和观察,导致其作品千篇一律,没有个性。

为“手舞足蹈”的孩子提供环境。

四到五岁孩子的韵律发展也有了很大的进步。由于动作的协调性、连续性和平衡性提高了,孩子可以跟着拍子做动作,并且更加放松,还会与同伴合作。一些孩子还会用简单的肢体语言来编一些即兴的舞蹈等。

为孩子提供欢快、童趣且画面感强的音乐,并多鼓励孩子,让孩子自己手舞足蹈,这对提高他们的韵律感、协调性和想象力很有帮助。

第七章 巧解同伴冲突

1,解决同伴冲突很重要

解决同伴冲突能力的意义

巧解同伴冲突对孩子的意义重大而深远。

幼儿同伴冲突的成功解决有效促进幼儿社会认知发展、社会性情感发展,以及社会技能的发展。其意义的具体体现有:

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培养孩子的合作意识。促进个性化发展。帮助孩子建立友谊。提升孩子的协调能力。

四到五岁幼儿同伴冲突解决的主要方式

他们多采用武力、攻击、斥责、独断等方式解决同伴冲突,具体表现如玩具争抢、语言攻击,身体攻击,威胁命令、工具侵犯等。

针对这种情况,建议父母通过实例示范和耐心解释的方式,不断引导孩子认识到积极冲突解决策略的效果,提升孩子解决同伴冲突的能力,促进其社会性发展,帮助孩子提高情商,学会与人交往,理解他人所想与感受,建立高质量友谊,成为同伴的好朋友。

2,提升幼儿同伴冲突解决能力的策略

对幼儿个体发展来讲,顺利解决同伴冲突是一项挑战。挑战中又蕴藏着契机。同伴冲突解决也为幼儿提升同伴冲突解决技能、提高社会适应力提供了平台。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同伴冲突化解能力,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做尝试。

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

该方法帮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从他人的角度思考问题,了解他人的想法与感受,并认识到冲突有多种解决方法,关注合作行为,通过协商寻找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步骤一:了解他人的想法、感受。

步骤二:了解他人产生想法和感受的原因。

步骤三:从他人的角度出发重新考虑问题,换位思考。

步骤四:想出尽可能多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步骤五:选出大家认为最好、最有效的解决冲突的办法。

步骤六:如果选出的办法不可行,尝试另外一种办法。

同伴冲突解决六步法突出换位思考、协商、沟通,可以提高儿童解决人际冲突的有效性与儿童化解同伴冲突的技能。

如果家长能够使之迁移到儿童的现实生活中,无疑将提高儿童的合作意识与合作水平,强化他们的大脑管理功能,提升沟通与管理冲突技能,进一步提高孩子的情商。

小贴士

培养儿童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

解决真实问题。

后退一步。事实上,小的挫败感能帮助孩子培养独立解决冲突的能力。

有策略地介入。

进行正确的引导。

当同伴冲突发生时,父母请保持冷静,在旁边客观冷静地观察,而不是急于干涉,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发挥能力,独立解决冲突。孩子潜力是巨大的,尊重孩子成长的原则,让孩子通过成功解决一个个同伴冲突,慢慢成长起来。

让孩子学会换位思考

让孩子获得被理解的感受。

重复与描述。

提问。

让孩子知道你理解他的感受。

教孩子学会理解他人的感受。

多谈论他人的想法与感受。

表达情感。

让孩子真实理解他人。

阅读故事时,与孩子共同讨论不同人物的视角。在于孩子一起阅读故事时,可以讨论不同人物为何有不同的视角,他们背后的心理活动是什么,让孩子学会理解他人视角,并学会从他人视角看待问题。

角色扮演游戏。

让孩子经历与探索各种情感,父母可以创造各种角色扮演游戏活动,尤其侧重探讨感受。

孩子和你分别扮演两只小熊,两只小熊快乐的跑来跑去,唱着歌,突然一只小熊撞到了另外一只小熊……

3,妙对爱告状的孩子

孩子爱告状,好还是不好

四到五岁这一年龄段的孩子特别爱告状,是年龄特征决定的,是其社会性发展及道德感刺激下的行为。

该年龄段的孩子初步形成是非判断能力,但独立处事能力还较弱。同时,孩子的道德观在该阶段形成,孩子具有很强的正义感,在他们眼里,对于错非常重要。他们认为,无论在什么地方,我遵守规则,别人也要遵守规则。

这种告状类似检举,从积极方面来说,充分说明孩子拥有了一定的辨别是非的能力,可以对他人的所作所为做出好坏对错的判断。

从消极方面来说,孩子爱告状这种行为普遍让父母烦恼与担忧,由于孩子总是盯着他人的缺点、错误,这样很难发现他人的优点,并且也导致忽视自身缺点。

孩子为什么爱告状

原因一:吸引父母的注意。

原因二:寻求父母的帮助。

原因三:变相询问父母的意见。

原因四:恶人先告状。

孩子爱告状背后的原因不同,父母如果想淡化孩子爱告状的意识,需要客观了解告状的来龙去脉,并采用相应策略,帮助孩子树立良好的道德感与为人处世原则,提高人际沟通能力,能够与周围小伙伴友好玩耍,和睦相处,养成良好的性格与品质,成为一个受欢迎的小伙伴。

淡化孩子“爱告状”意识的策略

对有理的告状,父母予以肯定,对其他告状,父母予以耐心和细心、灵活处理,从而淡化孩子爱告状意识。具体策略如下:

给予积极回应。

父母一定要尊重和理解孩子的心情,认真并关切地倾听,父母在倾听告状时需要给予孩子耐心、细心,保持冷静,客观分析问题,不偏不倚去判断,细致调查事情的来龙去脉,解决矛盾和冲突。

但同时需要与孩子进行深入沟通,提醒孩子,不仅要学会发现别人的错误,更要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引导孩子全面看待别人,促进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