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州录》—明又未明,道昏欲晓,你在阿哪头?
2016-08-12 本文已影响44人
3b7f0e2b54a7
【师因参次,云:“明又未明,道昏欲晓,你在阿哪头?”僧云:“不在两头。”师云:“与么即在中间也。”云:“若在中间,即在两头①。”师云:“这僧多少时在老僧这里,作么语话,不得出三句②里。直饶出得,也在三句里。你作么生?”僧云:“某甲使得三句。”师云:“何不早与么道。”】
(1)译文:
有学僧来参拜赵州禅师,禅师说:“似明而又未明,说昏而又欲晓,你在哪一头?”
学僧说:“不在两头。”
赵州禅师说:“那么就是在中间了。”
学僧说:“如果在中间,那也就是在两头。”
赵州禅师说:“你这僧人一直在老僧这里,不论怎样说话,都不出三句。即使出得去,也还在三句里。你要做什么?”
学僧说:“我能够使唤三句。”
赵州禅师说:“为什么不早这么说。”
(2)注释:
①若在中间,即在两头:《五灯会元》卷九中载:“沩(沩山灵佑禅师)一日指田问师(仰山慧寂禅师):‘这丘田那头高,这头低。’师曰:‘却是这头高,那头低。’沩曰:‘你若不信,向中间立,看两头。’师曰:‘不必立中间,亦莫住两头。’沩曰:‘若如是,著水看,水能平物。’师曰:‘水亦无定,但高处高平,低处低平。’沩便休。”
②三句:禅宗诸家为表现禅之宗旨而用以开示接引学人之语。著名的有“云门三句”、“德山三句”、“巴陵三句”、“岩头三句”、“汾阳三句”、“临济三句”。又指《金刚般若波罗蜜经》中“佛说……,既非……,是名……”的语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