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写1000字读书想法

读了那么多书,却依然像个文盲——如何打开知识的潘多拉魔盒

2016-07-18  本文已影响86人  我就是张亿万

读书的重要性自不必多说,记得我上小学时,教室左边的墙上贴着“多读书,读好书”。右边的墙上写着“读活书,读书活。读死书,读书死”。现在社会进步越来越快,人们对自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大家拼书单、拼买书、拼读书,但是你扪心自问:买了那么多书你读过几本?读了那么多书你又记得多少?有多少书能转化成自己的东西?是不是把看完的书拿在手里却回忆不出它到底讲了些什么?


读书要广泛,但不要囫囵吞枣。

不错,读书的类型要不拘一格,梁文道写过一篇文章《如果一辈子只读你读得懂的书,那你其实没读过书》,读书要广泛,但是也要深入。有些书看过之后能说出大概意思即可,有些书看几十遍也不夸张。季羡林在年老的时候还能复述出来很多名家名篇的大段内容,靠的就是一遍又一遍的重读书中的内容。有些人把略读、速度当做一扫而过,这样其实失去了速读的意义。速读并不是不看书中的内容一扫而过,而是要把书中的重点内容吃透,其他放弃。如果不管不顾,通通一带而过,看完并没有记住任何细节,那和从没看过这本书又有什么不同呢!


执行力强的人从不急于翻开书页。

大多数人被拖延症困扰,总想着摆脱它。于是学习各种时间管理办法,让自己不再拖延,增强执行力。一旦到了自己读书的时间就马上拿起书开始看,看了半天心猿意马,并不知道自己刚刚读了些什么,有些时候觉得看得很爽,但是把书一合却又不知道书里到底讲了些什么。其实执行力强的人从不急于翻开书页,他们知道其实看书只是最后的一个步骤,如果没做好准备就看书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为什么30分钟能读完一本书,却用15分钟读前言和目录?

其实最开始我也很郁闷,老师教的速读方法看书很快,我用25分钟就可以看完一本书。刚开始我对15分钟阅读前言和目录不以为然,觉得有点浪费时间。不过在我看完10本书之后,我看着书架上自己的劳动成果,竟然回忆不出来整本书的大意与脉络,我知道我错了。

为什么30分钟就能读完一本书,却用15分钟读前言和目录?就是要我们在看书之前了解整本书作者到底想说些什么?他是怎么说的?他的解决办法是什么?同时想想自己到底想不想看?作者说的这些跟我有毛关系?同意与否?想清楚这些,才能翻开书页。读书动机越明确越强烈,最终能化为己用的知识也就越多。


读书的目的在于精通,精通的目的在于应用。

怎样检查自己读书的效果?出去吹牛X去。写读书笔记是跟自己在吹;跟同事侃大山是跟朋友在吹;画思维导图、做PPT、写书评是跟不认识的人在吹;总之一定把自己读完的书吹出来,不能让它烂在肚子里。为什么各类大V总喜欢跟他人说自己在读什么书?在做什么事?其实说的过程中就是一个自我总结思考的过程。有些人不太喜欢说话,不太喜欢到处跟别人说(就像我),那就要把读书时写下来的好词好句;作者的观点;本书的大纲和自己的总结通通梳理一遍,写成书评。读书笔记是在看书的过程中自己的思考,书评是在读书结束之后,对整书的总结和思考。关键是还可以把书中的知识脉络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当中,这时候才算是把这本书真真正正的吃透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