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斜杠青年不会告诉你的真相
01
“斜杠青年”似乎是时下小青年们最时髦的词。那何谓"斜杠青年"?直白点就是干啥样样通,百科官方解释如下:
“斜杠”这个词来源于英文Slash,出自《纽约时报》专栏作家麦瑞克·阿尔伯撰写的书籍《双重职业》,指的是一群不再满足"专一职业"的生活方式,而选择拥有多重职业和身份的多元生活的人群。
于是不少成功学都鼓吹,“斜杠青年”才是人的正确姿态,“斜杠青年”才是你的标配人生。
多少年轻人中了这个毒。
根据互动百科的调查数据:“在对国内18-25岁人群的调查中,有82.6%的年轻人想成为‘斜杠青年’。”这真是一个激励人心的数字啊!
我不否认斜杠青年是一个很炫酷的词,这年头没点副业没几个工作之外的身份好像都羞于开口。然而,理想很美好,现实很残酷。
借用咪蒙大大的一句话:很多时候我们不是不会选择,根本没得选。
02
来看看我们身边那些成功的斜杠青年吧。
三公子:家境不错,她的最早的一大笔理财收益是入股,入的他爸公司的股票。而且,她爸妈全款给她买了市中心的一套房子,虽然据她说后来她挣了钱还给了父母,但是我们都知道,房子早买和晚买中间差的可能就是好几倍的价钱。
记得有人曾问过她,会不会卖掉房子,她的回答是,当然不会,多好的增值工具。看到没有,人家是没有后顾之忧的,优渥的家境,还有一套不断增值的房产,即便不工作也绝对饿不死。
再说说她的工作,体制内单位,一天的活一两个小时就可以干完,剩下的时间可以看书学习。试问一般人有这样的福利吗?每天的工作都让你应接不暇了,你凭什么认为每天付出一两个小时就可以超过那些全天都铺在某件事上的人?
这世上最可怕的就是比你优秀的人也在努力,甚至比你付出更多的时间。如果你不怕被炒鱿鱼,说明你有底气,那干脆辞职算了,全心做自己喜欢的。但如果不敢舍弃,就说明你还需要这份工作养家,万一副业还没起色把主业先弄丢了,那就得不偿失。
还有财经专家吴晓波,早在1999年就开始投资房产,并保持每年一套的水平,甚至买下来一座岛,是名副其实的岛主。随便卖两套都够普通人生活一辈子的了。
更别说马化腾其实是富二代,
盖茨的母亲是IBM董事,
巴菲特的爸妈是国会议员
……
扎心了吧?
03
再说我身边的例子,姑娘小A,在外企当职员,工作很辛苦,生完孩子她就辞职了,开始写公众号,一年多了,目前也没什么起色,但是她还在坚持。反正父母就这一个宝贝女儿,养着就养着。
而小伙子F,专科毕业,在建筑工地当工人,每天顶着烈日劳作,晒到中暑,住的工棚又没空调,天天拿水浇床板。但是他不能不工作,因为要养家。这种情况下,你跟他说多看书发展副业,可能吗?
还记得那个经典的笑话么?猪和鹦鹉坐飞机,跳出去。鹦鹉对猪说,你有翅膀么?这个翅膀,就是资本。想当斜杠青年之前,问问自己,你有足够的资本么?
在阶层固化的今天,穷人和富人的差异已经不仅仅是金钱,更多拼的是时间、精力和资源,更多的体现在他们可以对不想做的事情说“不”。
富人可以不用上班专心教养孩子,他们的下一代可以接受更好的教育和陪伴,你行吗;
富人可以说辞职就辞职,随心发展自己的爱好和事业,你行吗;
你要是信了他们的成功学经验,那你就输了。
当你辛辛苦苦一天拿着微薄的薪水,你不甘心,可是这却是小孩的尿布钱,你可以任性的不干了吗?
当你还偏居一隅,连落脚地都没有时,谁跟你谈情怀谈理想,远不及教你如何解决眼前的衣食住行有用。
再比如,你现在是什么状态,单身还是已婚?有没有小孩?有小孩的话有没有人帮你带?这都是问题,都是你不同于别人的境况。
成功是很难复制的。
我们总觉得别人的成功很容易,却常常忽略它背后的东西。
我们学习一个人可以学她的思维,但请一定不要照搬人家的做法,并相信自己也可以一样成功,因为你们的起跑线、所处环境都不一样。
我们必须对自己有清醒的认知,你有什么优势?哪些基础?试错的成本有多高?否则,怎么死的都不知道。
04
香港有个真人秀节目叫《穷富翁大作战》,它深刻的展现了阶层之间壁垒的难以逾越,那些高高在上的社会精英,离开了资源人脉,离开了所在的圈子,住进贫民窟的板房,甚至露宿街头,打工度日,他们未必就有底层人民做的好。
参加节目的新民党副主席田北辰感慨说:“富人坐在冷气房里永远不能体会穷人的真正困苦。”他现在才明白底层人民生活有多艰难。而在此之前,他信奉的是“如果你有斗志,弱者也可以变成强者。”
贵族是靠几代人的积累才能成就的。在阶级壁垒越来越难打破的今天,一朝升天的机会越来越难。这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
不是每个领导都能容忍你工作时间还干别的。单位给你钱,是要你做事的。
大多数人,只能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这种情况下,更加不能急,要记得这是一场马拉松,把时间维度拉长一点,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不要过分透支身体,剩下的就是坚持。
05
另外一个方面,或许更值得深思,就是成功到底是什么?
世俗的成功是具象的,是比较出来的。80年代万元户就很了不起,现在呢,随随便便就是资产过百万的人,却依然觉得没有安全感。因为我们让社会的我占了主导,却丢掉了内心的我。
跟别人比,你永远不会满足,怎么自己永远都在同样的位置。但却忘了,正是你的努力才保证了你的位置。
人有的时候需要点盲目的自信,哪怕我们只是一颗螺丝钉,但依然是很重要的。哪怕每天只有一点点进步,但是我们在前进。最怕的是盲目跟随而缺乏思考,最后只是徒增焦虑。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打开手机,点开简书、头条、公众号,挨个浏览一遍,然后激情满满去上班。
而真正专心做事的人,恐怕没有太多时间,跟我们一样每天审阅奏章似的老盯着别人干什么。他们把精力放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而我们,听了太多道理,喝了太多鸡汤,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成功不是具体的房子、车子、票子,它更是一种认同感和成就感。成功不是一劳永逸的,而是不断接近目标,每次阶段性的胜利都是成功。成功不是跟别人比,而是跟自己比,成功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
当我们学会经营自己而不是盯着他人,也许离成功就不远了。
06
社会是多样化的,不是每个人都有条件都适合成为斜杠青年,如果真是这样,那社会也该乱套了,每个人都身兼多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公司的成本怎么计算,人员怎么管理?
有些行业必需保证相对的稳定,比如医疗和教育。
如果医生都跑去外面执业接私活,医院的利益谁来保护,患者的利益怎么办;如果老师在课堂上应付了事却大力办补习班,结果就是很多上不起补习班的孩子接受不了公平的教育。
那些坚守岗位并努力做好的人,同样值得我们敬佩。
也许你觉得有些失望,有些悲观。那我要告诉你一个积极的信息就是:做,总比不做好。
一棵树最好的种植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这是所有成功学鸡汤里,我比较认可的一句话。
不要为已经错过的惋惜,你只看到两年前公众号刚起步的时候吸粉是多么容易,可是为什么你会错过呢,因为没有准备。微薄、知乎、公众号……都是风口。错过了这次机会,还会有下次下下次。但如果不行动,那你将终身错过。
真的勇士,就是看破了生活依然笑着面对。即使“条条大路通罗马,别人生下来就在罗马”,那也不能成为我们停步不前的理由。只不过,在艰难前进的过程中,不妨把目标订的实际一些,让自己轻松一些,快乐一些。
毕竟快乐,没有阶级之分。不成为斜杠青年,我们依然可以精彩的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