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劳动教育课程的几点建议
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劳动教育课程。
劳动教育课程所涉及的劳动的内容包含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生活妙招、自选劳动等内容。日常生活劳动,主要是在学校、家庭等场所,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劳动,包括打扫校园卫生、打扫家庭卫生、校园卫生值日、洗衣服、洗碗、做其他家务等劳动。通过这些日常的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提高劳动卫生意识等。生产劳动则是指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的劳动,比如土壤管理、果树栽培、家禽饲养等劳动。服务性劳动则是指能够产生一定的服务价值的劳动,诸如木匠、泥瓦匠、电工、缝纫工等要求较高的劳动等。生活妙招则是指一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有效而有趣的点子,比如,土豆怎么样才可以更快发芽,茄子怎么炒才不会很黑,怎么判别鸡蛋是否新鲜等等。自选劳动则是自己主动选择的各种劳动,比如,自己养花,自己种什么植物等等这些可能不会产生其他的价值但是却可以给自身带来欢乐的一些劳动。
将这些课程,融合在日常的教学中,便成为了劳动教育课程。
打开百度APP看高清图片
劳动教育课程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
尤其是来自家庭方面的问题。我记得以前高中的时候,卫生值周的劳动教育课程,被家长以为,是我们班班级层次不够好,所以学校安排我们班去做卫生值周。
因此,我认为,在进行劳动教育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作为劳动教育的主要实施方,学校需要做好家校沟通,适当与父母合作,从而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劳动教育。例如,学生在家里做了什么家务,有什么体会,体会可以在学校的课堂上交流,而学生具体做了什么力所能及的家务,却需要家长的配合。
二是学校需要制定相应的必要的不会引起学生不适的考核标准。如何从渗透的角度,来提高学生的劳动意识。劳动最光荣这样的想法,如何让学生感同身受。这是尤其重要的。否则,就是走走过场,安排学生在学校里种几棵树,种几盆花,没有多少实际意义。例如,劳动值日这样的方式,给学生带来了什么,检查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启发学生从具体的劳动过程中,体会到劳动的乐球和价值等等。
三是需要定期反馈。很多学校或多或少,都会将劳动课程,当做是必修课程。但是,对这样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如何开展的,开展后取得了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什么反馈。诸如什么值日,什么劳动周,大多徒有形式,不太重视其育人价值。如果能有相应的定期反馈机制,渗透劳动课程的育人价值,可能会更好。例如,做了家务之后,坚持了多久,为什么坚持了这么久,坚持了这么久有什么体会等等。这些行之有效的反馈,可以促使学生更好地融入自己的家庭角色,知道自己做了什么,知道自己在做什么,知道自己做了什么事有什么意义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