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茫,大学的一剂春药
在我做求职指导的这几年,经常有很多同学过来问我,“峰哥,我上大学都已经这么久了,还是不知道我该做什么?”“我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但我也不知道我喜欢什么怎么办?”“我马上就要毕业了,我不知道要去找什么样的工作?”这些问题大同小异,但最后都指向了同一个问题。
“峰哥,我迷茫。”
谁的大学不迷茫
迷茫似乎已经成了大学生所有人的问题,年轻的时候,总会有人觉得好像自己不迷茫、不焦虑就不深刻似的。但这也并不尽是坏事,意识到了迷茫,想要摆脱迷茫,意味着你不甘于碌碌无为,想要突破自己。有了这样的渴望,就有了上升的动力。
迷茫是一种常态,刚走出社会的年轻人、已经成家立业的中年人、甚至在人生的任何一个阶段,你都可能会陷入不知身向何方的迷茫。它不仅仅只在大学期间存在,只是在大学这个更为松散的环境里迷茫这个问题好像变得更重要、更需要被解决。
我给大学生提过很多意见,但我给出一些实际可行的回答的时候,他们却用各种各样的理由去否定,那些各种各样的理由里面包括他们的父母要他们怎么样、他们周围的人都是怎么样,根本没有认真地从他们自身想过自己需要的,想要的都是什么。最后问题又回到原点,看到的只是又一个面对迷茫而垂头丧气的大学生。你需要想清楚,想清楚你自己究竟要什么对你而言到底有没有那么重要。如果你真的原意做些什么来面对迷茫,而不是被迷茫拉扯而无力作为,那么当你知道了迷茫是一种常态,所有人都会迷茫这样的现实,反而会是一种安慰。认清这样的现状,然后去思考下一步应该做什么。
其实迷茫并没有那么糟
“你觉得孤独就对了,那是让你认识自己的机会。你觉得不被理解就对了,那是让你认清朋友的机会。你觉得黑暗就对了,那样你才分辨得出什么是你的光芒。你觉得无助就对了,那样你才能明白谁是你成长中能扶你一把的人。你觉得迷茫就对了,谁的青春不迷茫。”——《谁的青春不迷茫》
我曾经也有过一段十分迷茫的时间,不清楚之后的方向,但是当我回顾那段迷茫的日子,我发觉其实迷茫并没有那么糟糕。危机即是转机,迷茫的时候,我反而有了无限的可能性。迷茫,是大学赋予你最大的“礼物”。利用好了是喜剧,利用不好便是悲剧。
重新定义你自己
迷茫给了你可以定义你自己的机会。一路读书到大学,高考之前你的生活都是被家长,被老师,被成绩所定义下来的。很多同学到了大学总会怀念高考时奋力拼搏的时候,但是仔细想想那个时候所有的一切都是被分数定义的你,是不是真的能自己掌握自己的生活。到了大学你迷茫了,是因为没有再像高考那样的独木桥让你必须得走了,而现在你站立在一个圆形广场的中央,想去哪里,取决于你自己。所以收起你的玻璃心,你可以什么都是,也可以什么都不是。在学校的期间,我们不需要做些什么事情,身份就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化,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而现在,以及将来,你想改变你的身份,就一定要自己去做些什么。
较低的试错成本
大学迷茫的这个阶段你可以去做很多事情,较低的试错成本也是一大优势。在年轻的时候不要害怕去犯错。在入社会之前,去试错也是在给自己不断积累的过程。很多同学在向我咨询的时候常会用到一个句式,“我想做XXX,但是我怕XXX…..”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纠结、犹豫。两捆稻草前饿死一头犹豫的驴,在20几岁有无限可能的年纪里,不要让纠结和犹豫捆绑住你。想要战胜迷茫的不安与恐惧,就不要畏惧犯错。什么都不做就什么都不会错,当你在犯错,意味着你做了什么事情,这样在犯错的你,也是在成长。
迷茫不是你停滞不前的借口
我看到太多的同学以迷茫为借口浑噩度日,即使每日喊着迷茫,但是依然什么都不做。一面喊着迷茫,一面在宿舍里煲剧打游戏的大学生我没少见。到了大四毕业的时候拿不到offer再悔不当初但为时已晚。不少人因为迷茫而失落,情绪低沉,很有可能会演变成越来越严重的内耗,陷入一个我迷茫所以我什么不做,我什么不做所以更迷茫的恶性循环。而有的同学因为迷茫就开始了瞎忙,连课都没时间去上,原地打转,每天都在奔忙但是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每次遇到这样的同学我都为他感到遗憾,那些可以好好利用去提升自我的时间就那样拜拜浪费掉了。但是一切都可以从你想改变的那一刻开始,不要再为懒惰找借口,寻找可行的方法去做一些实际有用的事情。
迷茫的大学该怎么进行下去
学会从自身思考
现在很多年轻人根本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看到别人考证他也想考,看到别人考研他也考研。有很多同学问过我,要不要考计算机证书,要不要考研,要不要选择去实习…一个人没有办法做决定,很大原因就是他没有办法承担起自己。不会随波逐流的一个前提就是一个人所做的决定都是立足于自身的,一个人不认识自己,就很容易被人牵引陷入慌乱。
在现在这个信息爆炸、新闻随时都可能反转的时代,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意味着一个人没办法自己辨别甄选信息。我一直在和很多同学说要去学习批判性思维,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这需要在你日常的生活和实践中不断去训练。人云亦云往往是最容易的,但是那样随波逐流的你还是解决不了你的迷茫。在迷茫没有方向的时候,不妨试着把视角转移到自己的身上,在现在,扬长避短的好处也远大于用勤补拙。从嘈杂的环境中跳脱出来先认识你自己,找到你的闪光点,把它变成你的底气。
收起你的玻璃心
太多大学生把时间浪费在纠结那些内耗严重的问题上,美名其曰在思考人生,天天喊着迷茫,但还是懒人一个。迷茫伴随着不安,这是年轻人都要经历的过程。很多人害怕看到自己一无是处的样子,却因为害怕暴露弱点而不去实践。生活成不了诗,是你还没有能把生活过成诗的资本。
激战里面张家辉所饰演的拳击手在电影里面说过一句话,“怕,你就会输一辈子。”面对迷茫的时候不要畏惧,不能打到你的都会让你强大。收起你的玻璃心,当你畏首畏尾怕东怕西的时候,那些可利用去创造价值的时间就都被荒废了。带着迷茫和不安去前行,把超越不安与迷茫的样子给自己看,给这个世界看,才是一个年轻人应有的样子。
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
知道迷茫了,就要实实在在地去做点事情。你自己陷入低谷了,能把你自己拉起来的只有你自己。一味抱怨环境的人是没办法成长的,刚到大学我们都有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各种各样的不适让人失落,在大家都迷茫的时候,机会只留给有准备的人。迷茫期实际上也是一个很好的充值期,在你的生活与人生没有确定的时候利用你所拥有的条件去学习各个领域的知识的,当然我指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为自己做一个规划,基于自身的职业和人生规划按需量身定制之后要做的事情。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你要找到自己不可替代的价值,在此基础上不断地付出努力,这样才能在机会降临的时候准备充分。
我在大学的时候也很迷茫,那个时候对大学的教育体制充满质疑。辗转于无聊的课程之间想着自己究竟在干什么。在那段时间我看了近100本经济和互联网方面的书,想去补充些自己欠缺的东西。对于读书无用论之类的观点我向来都不理会,书籍能让你更系统地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书籍的价值不是简单的有用没用就能衡量的。
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就要去实践。当时我发现我们学校里面一个关于创业的社团都没有,就想自己办一个,但是这个想法很快就被学校否掉了,学校觉得已经有了一个同种类的就业社团,没必要再办一个创业社团。那个时期创业是个热潮,对于大学生创业有很多优惠政策。后来有位很重要的领导来我们学校做讲座,谈到了关于创业热潮的问题,我当时拿着我自己写的完整的创业协会的策划案给那位领导看,他看了之后觉得很不错,当时我们学校负责社团的老师就在旁边,后来我的创业协会就办起来了。在我指导过的同学中,我看到了很多没有名校背景,没有傲人学历的同学一直在为自己做知识储备和实践积累。他们也迷茫,但是他们知道他们可以自己迈过这样艰难的时间,去创造自己的生活。
迷茫可以是一种常态,但绝不是你停滞不前的理由和借口。它可以是你的绊脚石,也可以成为你前进的动力的机会;差距只诞生在你的一念之间。不要把迷茫当做挡箭牌,让我看见躲在背后的那个懦弱无能的你。不在迷茫中成长,就在迷茫中灭亡。愿你的大学不虚度,迷茫不颓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