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人的欲望

2020-08-26  本文已影响0人  乡愁客

这篇文章仍然拿我自己说事,希望通过剖析自己能给读者带来一些启发。之前我在《一个昆明小镇青年的困惑》这篇文章中提到过,我的父辈是普通工人。这个时代加给一名普通工人的印记是非常明显的,他们吃苦耐劳,但是默默无闻;他们善良朴素,但是缺乏变通。他们因为某些缘故而丧失了大部分幻想和自由的意志,进而退居到某种俗世的物质性之中。他们的生活是物质化的,所以也因为物质匮乏让他们更多的关注物质,从而也让他们或多或少的生出了本不该有的自卑。

我本不想说一个词——“奴役”,但他们确定是被社会和自我奴役的一代,他们现在已经老了,他们已经不能再区分自我和囚笼的差别。那些打破自我的机会已经早早的就被忘却了。

我们这些小镇青年普遍受父母辈的影响比较深,时代给他们的印记又默默的传递到我们身上,让我们有点难以适应当今的时代,其实就是还没有达到这个时代要求的平均值。

说回我自己,我的很多行为模式其实都来自于我的父母,同样有许多关于物质的欲望,曾经也因为物质的匮乏而有些自卑。

罗胖好像说过这么句话:一个人的财富如果大于这个人的认知能力,那么这个社会就会有一百种方式,去收割这个人的财富,直到这个人的财富和他的认知能力相匹配!这句话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财富和他的认知水平是对等的,一个穷人哪怕是种了彩票也有很大概率在一段时间之后仍然会恢复贫穷的状态。

我们可以看到一种关于穷人的欲望,这种持续欲望也会持续让穷人保持贫穷。它在一种自我消耗和自我满足中循环,却永远没有尽头,它是一种连续性的报复和补偿,让人永远脱离不了苦海。但是,除了认知水平以外,行为方式才是贫穷的罪魁祸首,行为方式不一定是认知水平决定的,这里的相关性很弱。行为方式就是一种习惯,它比认知更难以变化。就如同我继承了父母的行为方式,不仅仅需要提升认知更需要强大的内心和毅力才能摆脱这种统觉和惯性。所以我想说的是,亏钱和赚钱其实都不仅仅是认知的事情,还有一种比认知更深层次的惯性在主导。这种惯性就是上面所述的穷人关注物质、受制于欲望的惯性。这种惯性强大到不是提升认知就能解决的,它恰恰不是一种认知问题,而是一种人生观和传承的问题。

也许穷人的欲望大概只能有这两种结果,一种是保持不变的自我报复和自我补偿,另外一种是找到全新生活意义——不再把物质看作是最强有力的补偿,摆脱动物性的依赖,在更高价值的指导下去行动。

总之,物质和欲望确实类似于一种动物性的本能依赖,而关于物质的自卑同样也只是一种动物性的自卑。这种自卑并不会因为物质的增加而减少,就像欲望并不会因为满足而变小。自卑恰恰就是欲望的产物。无论贫穷或是富有,超越了欲望才能超越自卑。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