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草一木皆有情
导语:
关于他的天真,人们是这样评价的:
世间可爱的老头很多,但可爱成他这样的并不多见。
他是洞察秋毫便装了糊涂,风云激荡过后恢复了平静,他已是世故到了天真的地步。
关于他的文字,媒体人是这样评价的:
豆腐是人类美食艺术的,那叫大味至淡,同样,在文学里,也有一种类似豆腐的美学,那就是汪老的文字。
关于他的文章,著名文学家沈从文这样评价的:
若世界真还公平,他的文章应当说比几个大师都还认真而有深度,有思想有文才!
“大器晚成,古人早已言之,最可爱还是态度,“宠辱不惊”。
他是网友心目中的“文学界的泥石流”,并纷纷表示,一个汪老头,赛过1000个段子手。
他就是被誉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汪曾祺。
他的散文集《人间草木汪曾祺写北京》成为2022年我和女儿亲子阅读的第一本书。
一 关于作者
汪曾祺,沈从文的入室弟子,江苏高邮人。小说、散文、戏剧无一不精,京派作家的代表人物,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
因为文章写的好,更因为汪老身上有着文人雅士人充满诗意的生活趣味,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
他的散文不追求题旨的玄奥深奇,也没有结构的苦心经营,语言平淡质朴,如话家常,娓娓道来,平实委婉的文字,让散文散发出一种恬淡与雍容。
主要作品有《受戒》、《晚饭花集》、《大淖记事》、《人间草木》等。其中《受戒》在2018年入选改革开放40年最具影响力小说。汪老也入选2018年亚马逊中国年度纸质图书作家榜第3名。
然而他自己却不以文人自居,谈起一生志向,这位有趣的老头说:“我应该做一个工艺美术师,写什么屁小说。”
二 关于本书
《人间草木汪曾祺写北京》收录了汪老在北京时创作的作品,包括《天鹅之死》、《卖蚯蚓的人》、《郝有才趣事》等小说,《公共汽车》、《大妈》、《道具树》、《午门忆旧》等散文作品。
书中记述了汪老在北京的所见所闻、风土人情、花鸟鱼虫等内容,字里行里都透露出对凡人小事和乡土民族深深的眷恋与热爱。
在这本经典的散文集中,并没有什么华丽的词藻,但汪老对美食、对鸡毛蒜皮小事的描写,妙趣横生,宛如一碗文火慢炖的白粥,让人欲罢不能,暖心暖胃又暖灵魂。
汪老喜欢吃,会写吃,是出了名的。很多人都说爱上汪老,是从他写的“吃”开始的。“高邮咸鸭蛋的特点是质细而油多,蛋白柔嫩,筷子一头扎下去,吱一下,红油就冒出来了,高邮咸鸭蛋的黄是通红的。”
他将高邮鸭蛋安利给全国人民的这段文字,简单治愈、细微而又有力量,让人默默地咽了咽口水。就这样,汪老把世间最朴实的人间烟火,烙在纸上,让人遇见美好,发现真情。连金庸先生也称赞汪老是“满口噙香的中国味作家”。
三 个人感悟
1 你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
“你一定要爱着点什么,恰似草木对光阴的钟情。”这是汪老在《人间草木》中的一句话,也是我最打动我的一句话。
汪老生长在一个文艺气息浓郁的家庭,祖父是前清秀才,父亲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汪老小时候耳濡目染也学了不少的经典。
家里面的后花园就是汪老小时候最爱去的地方,给汪老带来了无数的趣味。在这里他爬树采花,听蝈蝈唱歌,观察蜻蜓翅膀的花纹,园子里新开的花,也是他最先发现,经常是还没有等老祖母佛堂里的花谢完,他立马换上新开的花。
“冬天,下雪的冬天,一早上,家里谁也还没有起来,我常去园里摘一些冰心腊梅的朵子,再掺着新红的天竺果,用花丝穿成几柄,清水养在白瓷碟子里放在妈的妆台上,再去上学......”
他还喜欢到高邮的河边玩,看古运河边的船来船往,赏水天一色,想必这些都构成了汪老对美的最初认识。
现在忙碌的生活,总是听到很多年轻人抱怨生活的无聊,但汪老却能对很多见怪不怪的事情,保有热爱。他写过去老北京穷人家过年,买不起腊梅,就用青蒜代替水仙,或者用一个大萝卜,削去尾,挖掉中间的肉,里面放上蒜瓣,两头绑上铁丝,挂在朝阳廊下,萝卜皮通红,蒜叶碧绿,倒也赏心悦目......”
好一个书写人间美好的老头儿,如果我们能在生活中多识草木虫鱼,也许你就是下一个生活家。
2 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百里挑一
和总是一副中年人沧桑模样的鲁迅不同,汪曾祺常被定义为一个老头儿。很多人回忆起他,都说汪老是一个有趣的老头儿,世间少有的有趣灵魂。
汪老一生对生活投入真情,他贪吃、贪酒、贪玩儿、爱写字、爱花草、爱画画,对一花一草一屋一瓦都充满了浓浓的情感。
“如果你来访我,我不在,请和我门外的花坐一会儿,它们很温暖,我注视它们很多很多日子了。”
寥寥几笔就描绘出一个令人心驰神往、怡然自得、趣意盎然的画面,是一个氛围感拉满的高手无疑。
比如汪老写采蜂人:在北京玉渊潭,遇见的那对养蜂人。
”他到过很多省份,哪里有鲜花,就到哪里去。菜花开的地方,玫瑰花开的地方,苹果花开的地方。每年都到南方去过冬,到了春暖,再往北翻。“
......
”女人显然是养蜂人的老婆,我问她“你们是怎么认识的?她说”有一年养蜂人到她的家乡放蜂,认识了。她说北方的大米好吃,就跟来了。
看似平淡无奇,却道出人间真谛和点点滴滴的真善美,短短的几字,接地气又哲学,不求深刻,只求简单。
3 我们有过各种创伤,但我们今天应该快活
汪老常以细小琐碎为题材,把平淡的日常生活、食物和热爱写进文字里,格外动人和疗愈。在普通人的眼里,他是作家,可是在很多汪迷的心里,他却是“骨灰级吃货”,作家里最会吃的,厨子里最会写的。
汪老说:“一个人的口味要宽一点、杂一点。南甜北咸东辣西酸都要去尝尝。美食支撑身体,没有身体,灵魂就无处安放,没有灵魂,身体也就没有方向。
在《人间草木汪曾祺写北京》中汪老写道:“没有喝过豆汁儿,不算到过北京。豆汁儿不是豆腐浆,而是制作绿豆粉丝的下脚料。它很便宜,只要不是贫寒之家,基本都买得起。过去,卖豆汁的人是用小车推一个有盖的木桶,走街串巷卖。女人们端盆的,拿碗的,提罐的,都为豆汁。有了它,家人吃窝头时,便不用喝稀粥了。这种豆汁都是生的,到家要煮煮。熟豆汁也有卖的,店家在街边支一个摊子,架一口铜锅,以小火慢慢熬着。喝豆汁会上瘾,不分老幼,无关贫富。”
汪老对生活的观察是如此的敏锐和细微,他将那份埋藏在心底的、掩抑不住的人间情怀,透过他喜欢的、真实的、美好的、熟悉的人和事传递给读者。因此,即便是在汪老去世20多年后,仍然吸引着很多和我女儿一样年轻的05后读者们喜爱他和他的作品。
总结:
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人间烟火、饮食男女,虽琐碎但却也是活着的滋味。
在充满烟火的日子里,一起来读一读汪先生的书籍吧,它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