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65】哮喘
2019-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月光下的悬铃木
【定义】 哮喘本质上是一种气道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对多种刺激因素的高反应性,广泛可逆性的气流受限,并且随着病程延长导致的气道重构。
【症状】 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家中,多数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
【病因】
- 遗传因素:过敏体质是哮喘的主要危险因素,哮喘的患者常合并其他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湿疹等
- 环境因素:室内外变应原的存在,比如尘螨、宠物毛、花粉;职业暴露(油漆、饲料);食物过敏;被动吸烟;呼吸道感染。
- 诱发因素:冷空气;运动;精神心理因素;药物(β2受体阻滞剂、阿司匹林)
【治疗】
- 确定和减少危险因素接触:脱离变应原,避免诱发因素发生
- 常用哮喘药物:糖皮质激素(倍氯米松/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环索奈德)、β2受体激活剂(沙丁胺醇/特步他林/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白三烯受体调节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茶碱、抗胆碱药物(异丙托溴铵/噻托溴铵)
【知识迁移】
- 阿司匹林对于免疫系统作用:少数患者可出现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过敏性休克等过敏反应,可诱发哮喘,称为“阿司匹林哮喘”,可能与白三烯物质合成增加有关,故哮喘、鼻息肉患者禁用阿司匹林
【参考文献】
【1】王辰,王建安. 内科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2】杨宝峰,陈建国. 药理学[M]. 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