阻止你改变的15个思维误区

2021-11-11  本文已影响0人  阿莲af

                    《成为可怕的自律人》

                      阿莲的读书笔记46/1000

借口是在事后解释为什么没有达到预期目标的,而我们那些内心想法,往往产生于失败之前。

我们拿这些想法当信条,为自己的不作为辩解,放弃本可以得达到的目标。

作者把这些想法称为思维误区,以下是15种常见的思维误区。

误区1:如果我知道,我就能做到

知道”和“做到”完全是两码事。仅仅是知道怎么做,并不能保证你真的会去做。

误区2:我意志坚强,不会向诱惑投降

我们不但高估了意志力,还习惯性地低估环境的影响力,我们所处的环境像是一台威力巨大的机器,会削弱我们的意志力。

我们在设定目标时假定自己拥有意志力,实现目标时却发挥不出来。

误区3:今天是个特殊的日子

如果真的想要改变,就必须接受这种现实:不能一有特殊日子,就给自己放假。总被外部事件打扰,对改变来说是致命打击。

误区4:“至少我比×××强”

误区5:我不需要帮助和规划

这种情况反应出了三种强烈的本能:第一,我们轻视简单的事情,只有复杂的事情才值得我们费神关注;第二,我们轻视指导,不愿意遵循指导;第三,我们坚信自己可以完全靠自身力量取得成功,尽管这种信心没有什么根据。

误区6:我不会累,我的激情也不会消退

自控力是一种有限的资源。

误区7:我有世界上所有的时间

误区8:我不会分心,也不会有任何计划外的事情发生

没有考虑过:生活总是会闯进来改变我们安排好的优先顺序,考验我们的专注度。

误区9:一次顿悟将会瞬间改变我的生活

误区10:我的改变将是永久性的,我再也不用担心了

“改变是一种‘接触运动’”,需要不断的努力。如果不去持续跟进,我们的改变就无法延续。

误区11:我解决了旧问题,不会带来新问题

误区12:我的努力会得到公正的回报

误区13:没有人关注我

误区14:如果我改变自己,就不是“真正的我”了

我们不仅能够改变自己,还能塑造自己。千万别给自己贴标签,否则你永远不可能成为更好的自己。

误区15:我有足够的智慧,可以评估我自己的行为。

总结:改变行为的前提是改变思维,走出这些误区,我们才有机会改变自己!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