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在道场自己很清静,一回家就觉得亲密关系很烦恼?
2019-04-02 本文已影响8人
老猪说人间
老猪说国学 第027期
(一)
说一个现象,很多师兄可能有同感:
在道场,或者一同外出礼拜时,师兄弟们相敬如宾,感觉很清静。
但回到家里,就迅速烦恼缠绕。尤其是各种亲密关系产生的烦恼,此起彼伏,炽热怨恼。
这是为什么呢?
今日忽然发觉其中的秘密,根源还在自己:在亲密关系中,我们往往产生一种错误执着——认为对方应该怎样。
比如爷姥父叔舅婶姨兄弟姊妹,应该慈祥、智慧、仁爱、大度、礼让;
比如爱人伴侣,应该体贴、担当、细致、和气;
比如朋友,应该义气、智慧、果敢、互助;
比如孩子,应该懂事、聪明、自律、健康。
然而,这种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错误:
第一、能做上述的,得是君子的水平。千百人中无一。这种事怎么能要求的来呢?你怎么能要求一个人一定是君子呢?
第二、人与人之间的缘分,本质上无非是两种:一种是善缘,ta来回报你;一种是恶缘,你来回报ta。缘分这种事,本是因果,因果怎么能强求呢?
(二)
另外,我们仔细想一想:
在道场里,我们是什么样子?
很容易恭敬对方;不太容易强求对方如何如何;自己往往主动找活干、让着他人、警惕着不要伤害影响他人。
而在家里呢?在面对亲密关系时呢?甚至包括当师兄弟之间熟悉之后呢?
正好打个颠倒。
你说这样的反差,怎么会不造成清静与烦恼的不同后果呢?
(三)
我们是无法要求他人如何如何、做一个怎样怎样的人的。
能做到的,是要求自己。
你要求亲戚慈祥、智慧、仁爱、大度、礼让,恰恰应转换为你要做到;
你要求爱人体贴、担当、细致、和气,恰恰应转换为你要做到;
你要求朋友义气、智慧、果敢、互助,恰恰应转换为你要做到;
你要求孩子懂事、聪明、自律、健康,恰恰应转换为你要做到。
你要求他人的,是妄想,无意义,自找烦恼。
你要求自己的,是正念,真修行,直证净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