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堂】家谱独有的韵味你知多少
写家史传厚德,展现家族风采,家谱不仅仅是一部家史,它传承的是一种文化,一种幸福。
乱世造枪制炮,盛世修谱建祠。自古以来,太平盛世,家兴族旺,就要追根溯源,续修族谱,家谱中的每一个名字,让我们了解到普通百姓的家族变迁。在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处于沉寂的姓氏文,又重新成为一个热门话题。
从穷山小村到大都市,从古老的印刷作坊到现代化的互联时代,都有不同姓氏、不同时代的家谱被分类整理。现在,大部分有具备了修家谱的条件和实力。而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心宗族文化及自己的身世,“我的始祖是谁?我家原来也是皇族贵子,”等诸多问题,都希望找到自己家族的根脉。
国有史,方有志,家有谱。家谱与方志、国史,构成了中华史学的三大支柱。中国家谱源远流长,追其端绪,方志、国史乃经济、政治、文化等之大全。在中国的历史上,家谱是家族必不可少的文献。过去,每一个家族都有家谱,人们有很强的传承意愿,尊宗敬祖。家谱看似一个家族的历史,实际涉及历史、人口、经济、人类、遗传等多学科,它是人们的情感精神寄托,更是历史研究、社会研究的重要史料之一。
家谱文化的复兴有其积极意义,不仅有利于个人找到归属感,同时还有利于增强民族和国家的凝聚力。家谱的核心是文化传承。“家谱能起到帮助一个家族慎终追远而又不偏离主观价值。家谱中的家训、家规,为家族优秀人才的辈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历经数百年,沧桑几经变幻,时代沉浮更新。家谱不但要记录每个人的生平后事,还要记载族人的嘉言善行,用以激励后人,把良好的家风传承下去。族谱不但是记载家族发展变迁的文献史,更应该是一部教育后人的教科书。
家谱是一个家族历史的沉淀和绽放,文化的发展需要有历史的沉淀。一本家谱见证了人们耕读传家、生生不息的精神、繁衍出千千万万个后代,是一个家族引以为傲并值得世代传承的“珍宝”,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特有的宝贵遗产。
最早的家谱由官府修撰,随着历史的发展,逐渐由官修变为私修,所录内容不断丰富,其功用也不断增加和变化。家谱、族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汉族有悠久的历史,后来在民族融合中,逐渐在各民族中开始出现族谱。家谱族谱就与国史、方志一起,被称为中华民族三大历史文献。
今天,对于研究历史,解开神秘的历史面纱,还原历史的真实面貌,家谱、族谱,相对于由官修的国史、方志的参考价值,恐怕更胜一筹。例如宗法思想研究、家族制度研究、家庭道德研究、民俗学研究、华侨史研究、历史人物研究、人口问题研究,甚至于经济史研究、民族史研究、教育史研究、宗教史研究、以及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都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