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 【历史】一场注定会输的战争会给个人带来怎样的机遇?
名言道:上帝眷顾有准备的人。对于战争这种见枪见血见死亡的事情,尤其如此。海外殖民地是宗主国利益的延伸,当一战的战火在欧洲燃起的时候,海外殖民地也不能免俗的牵扯到纠纷之中。
德国在非洲建立殖民地的时间,相较雨英法,要晚很多。但德国人对待事情一丝不苟的精神,在海外殖民地上依然得以延续。虽然时间落后,且没有占据最好的殖民片区,海外殖民人数上也处于下风,但是在日耳曼人兢兢业业的经营下,德国在非洲殖民地的管理水平,却与英法不相上下。
一战开战后,由于德国在海外殖民地的人手实在有限,类似中国青岛等德属殖民地相继被英军占领。只有非洲地区,因为地广人稀,英法两国一时半会儿还很难将他们全部吃下去。德国在非洲有四块殖民地,地理位置上处于英法属殖民地的层层包围之中。德国海外殖民地,采用的是“以夷制夷”的管理办法。例如德属东非,大约765万人口中,只有5000多白人。当地有一支由黑人士兵为主力的土著武装,大约3000人,用于日常的治安维护,除暴安良,充其量算是一只武装警察部队。
德国在非洲的殖民者们,都认为欧战会决定殖民地的最终走向,解决一切冲突。因此,除德属东非外,其他三块殖民地在英军象征性进攻后,就相继沦陷。德属东非情况不同,它的指挥官保罗冯列托·佛贝克也同意欧洲战场会决定一切的战略思路,但在战术层面,他认为殖民地能够为欧洲战场的宗主国贡献力量。“但凡能在非洲战场拖住一个英军士兵,就势必能够为欧洲战场的德国减小一个士兵的进攻压力”。
思想的不同,使得佛贝克于1914年上任后,就立刻着手改造东非土著武装。他所拥有的武器装备落后于时代40年,但经他重整,依然发挥出惊人的力量,保持了德属东非长达四年的抗英记录。佛贝克统领武装的最大战力,来自于他对管理方式的变革。在与英军开战不久,他就废弃了当时军队中的年薪制度,指派有实际作战能力的军官担任指挥官,甚至于敢让中尉级军官指挥团级部队。他还打破黑白人武装分治的局面,将黑白人军官和士兵混编,而且允许黑人中能力较强的军官指挥白人作战。经过这些改革,佛贝克获得了一只内部团结,凝聚力极强的军事武装。士气克服了武器的落后,为胜利奠定了基础。
佛贝克为了达到战术层面的意图,主动向英属殖民地发起攻击,升级冲突,迫使英国向非洲殖民地增兵。由于英军轻敌,作战指挥混乱,最终将一万名英军士兵绑在非洲战场,无法脱身,直至一战结束。
战后,德国投降。佛贝克因为在东非战场的杰出表现,被授予少将军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