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简史》共读第8天
1.理论摘要第十五章 儒家的形而上学
《易纬·乾凿度》说:“易,一名而含三义:所谓易也,变易也,不易也。”这是说,“易”既意味简易,又意味着变化,又意味着不变。变化是指万物而言,简易不变是指其中之“道”而言。事物常变,但其中的道是不变的。万物是复杂的,但道是简单易明的
以六十四卦的第一卦“乾”来说,它是雄性的代表,也是雄浑、雄劲;以第二卦“坤”来说,它是雌性、温良、驯顺的代表。因此,任何能满足“雄浑”条件的事物,都可以纳入“乾”象;任何能满足雌性、温良条件的事物,都可以纳入“坤”象。
《中庸》第一章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这里提出了看似“普通”和“寻常”事物的重要性,这是《中庸》的另一个重要思想,它以“庸”来表示,意思就是“普通”和“寻常”。
所谓精神文化、道德教育,其实就是培养“道”的意识。
人要想完善自己,必须实行忠恕、仁义,这就包含了帮助别人。人要想完善自己,就必须充分发展受自上苍的天性,帮助别人就是参与天地化育万物的工作。一个人如果真正懂得了这一切,他就与天地合参,成为一体了。《中庸》所讲的“明”,便是这个意思:人做到与天地合参,便是完美。
为做到与天地合参,人是否需要做什么特别的事情呢?并不需要,所需要的只是做那些普通、寻常的事情。全懂得它们的意义,并把它们做得“恰到好处”。在这样做时,人的内心和外部世界连接起来了,这不仅是人与天地合参,而是天人合一。
自我感悟:
天人合一,做最简单的事,所想和所做一致,听起来简单,做起来连直面我们自己的内心都很难……能直接说给对方更不容易,那些勇敢表达里的智,信,严,勇,义是可以无惧面对的
第十六章 治国平天下的哲学主张
在中国的地域之中,但他们的精神世界,特别是思想家的精神世界,却自认是生活在世界之中,所考虑的政治问题也是从世界范围来着眼。因此,秦统一的虽然只是中国全境,在当时人们看来,这就如同今日人们心目中的统一全世界了!
一个人不需要谋求担当国家或世界的领导,才能对国家福祉、世界和平做出贡献。作为国家一分子,尽责尽力,同样可以对国家的福祉做出贡献;作为世界一分子,尽责尽力,也一样可以对世界做出贡献。这样真诚地竭尽己力,就是“止于至善。
如果翻开十九世纪重要政治家如曾国藩(公元一八一一至一八七二年)、李鸿章(公元一八二三至一九〇一年)的著述,就可以发现,他们正是这样感受西方对中国的影响。这一条注释就是试图解释他们何以有这样的思想和感受。
感悟:不一样的精神思维造就不一样的人生!人也总喜欢把自己束缚在自我认知里……
这段时间都在想办法孩子爸能安排过来跟我一个城市的工作,他会有诸多问题来,解决一个又来一个,永远没完没了。昨天通话半小时,也未曾解决他这个人!
今天还是给我深深的一课,不要去尝试改变一个人,更不要自己觉得好的都带给对方,包括最亲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