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金融科技FinTech金融八卦

FinTech强势来袭,金融前沿与未来,金融人必须了解的6要点

2017-05-25  本文已影响257人  M_K益儿

2006年时尚热剧《穿Prada的女魔头》里,主编米兰达在选色会上看见自己新招的助理对选色嗤之以鼻,她讲了一段尖锐而深刻的话,揭示了时尚业由上及下的商业本质:

“比如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你是按自己的意思认真地选出了这件衣服。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既不是蓝色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实际上它是天蓝色的,而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实际上你也不知道,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a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我记得,Yve Saint Laurent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血……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事实上,这段话对于其他行业一样深有启发。

我们所处的世界每天都在变化中,一些细微的潜变积累到一定量将会产生质变,为整个世界带来新的技术和革命。当FinTech为大众所知时,实际它已在中美业界和顶级投资圈兴起了好一阵子。

5月8日在泛合金融咖啡俱乐部举办了一场FinTech(金融科技)国际投资私享会,围绕金融科技领域的全球动态、FinTech前沿信息和跨界联合创新等主题进行了一场高端对话。PayPal、Facebook、LinkedIn等企业的早期投资人,现任Thiel Capital董事总经理的Jack等顶级投资人到场分享了FinTech领域最新的动态和投资实例。

5月15日,一则新闻进入人们视野:中国人民银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

5月22日,中国证券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央行成立FinTech委员会 资本欲撬动万亿级市场》

"央行近日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从政策机制层面进一步肯定金融科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央行称,金融科技是技术驱动的金融创新,为金融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也给金融安全带来新的挑战。央行将组织力量深入研究金融科技发展对货币政策、金融市场、金融稳定、支付清算等领域的影响,切实做好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的战略规划与政策指引。

埃森哲数据显示,2016年亚太地区金融科技投资总额从2015年的52亿美元迅速升至112亿美元,其中中国区域的投资达到了102亿美元,贡献了亚太地区投资总额的九成。"

FinTech这个词不断地见诸于新闻,越来越为人们所注意,央行监管层亦为此成立了专门的监管委员会。2016年以来,始于美国的全球金融领域最火的概念FinTech,我们有多少需要厘清的事实,且听笔者一一道来。

一. FinTech是什么?

自2016年以来,FinTech几乎是所有高端论坛的标配,继手游、O2O等投资热门概念之后,FinTech如今已是投资界最新最热的标签。不同于前两者的是,FinTech的影响面横跨中美,具有国际高度。

FinTech是一个舶来词,是Financial和Technology的合成词,原意指“金融科技”,最早在美国地区使用较多。根据维基百科的定义,所谓FinTech就是一种运用高科技来促使金融服务更加富有效率的商业模式。FinTech的核心是以科技驱动金融服务创新,用技术改进金融体系,进而提升金融服务效率,降低运行成本,通过新兴的技术来提升金融业务的效能。

在央行互联网金融研究中心秘书长伍旭川看来,FinTech(金融科技)是基于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数字货币、人工智能等一系列技术创新,全面应用于支付清算、借贷融资、财富管理、零售银行、保险、交易结算等六大金融领域,是金融业未来的趋势。

显然FinTech是科技与金融的结合创新和应用。遵从金融的本质,以数据和技术为驱动。FinTech正被应用到金融的方方面面:诸如零售金融、财富管理、支付、保险、众筹、征信和借贷。技术对金融服务的创新将影响金融人的未来,对于FinTech的趋势和应用,我们需要有所了解。

二. FinTech对传统金融的冲击

比尔盖茨有句名言曾经震撼了银行界:“如果传统银行不改变的话,就会成为21世纪一群将要灭亡的恐龙。”每一次历史上的技术变革,都会带来金融的变革。马云也说过类似的话:“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

在FinTech的冲击下,传统银行已然感受到了危机。

花旗的一份报告预示,“2015--2025年间,银行雇员将减少30%,且下跌速度会由近些年的每年2%上升到3%。FinTech正在影响未来银行业的经营模式——未来银行机构可能会更多专注在咨询和顾问业务,而非交易业务。”银行目前最赚钱的业务之一——零售银行正逐渐被兴起的FinTech公司侵蚀。最易受威胁且很紧迫的银行业务有个人贷款(Personal Loans)、中小企业贷款(SMB loans)、移动支付(Digital pmts.)和财富管理(Wealth Mgmt)。

在中国,支付宝等第三方支付侵蚀了银行的业务,因为能直接接触用户,支付宝、京东金融等日后将会提供更多类似银行的业务,如余额宝之类的财富管理、借呗之类的小额借贷、微众银行之类的网络银行服务等等。单支付一项,支付宝的支付量就已超过了工行和招行的信用卡交易量的总和。支付宝不但在国内渗透率高,还强势出海。这一切都促进传统银行做出应对和改变。比如取消转账手续费等浅层次的应对。

花旗的数据显示,相较于2014年120亿美元的投资,2015年FinTech领域投资已增长至190亿美元,近一半的资金都选择了借贷市场。这也是银行被抢夺的业务之一。

三. FinTech:科技革新金融

如果最近有去银行,你会发现一些变化悄然进行中。工行、农行等都将很多业务电子化,有些银行减少了前台人工,代以机器办卡、办理各种传统业务。大堂经理们拿着pad帮助客户确认业务。并且银行app端都加大了投入,客户可以注册后很便捷地登录操作,一些基本业务诸如存款、理财、转账、外汇、黄金等都可以掌上处理。银行已经在运用新技术主动应对FinTech的革新。

目前,FinTech有多个子领域,运用于金融领域提升效能的主要技术包括大数据(分析)、云计算(征信和风控)、区块链(去中心化支付)和人工智能(智能投顾)。

1. 大数据(BIG DATA)

信息和数据历来是金融的核心要素。FinTech围绕海量数据,通过对数据资源的收集、存储、计算、分析等,挖掘蕴含的商业价值。

在获客环节,大数据能更精准的获取用户和推荐产品。

产品设计环节,大数据能发现用户需求,改善用户体验。

风控环节,通过用户授权,大数据能为用户全面画像,构建算法模型,对资产端和资金端全面管理,降低金融机构的风险。

支付领域,大数据能确定风险等级。如支付宝构建了智能实时风控系统(CTU系统),通过数据分析进行规则自学习、自动更新完善风控策略,基于用户行为判断风险等级,集风险分析、预警和控制为一体。

在网贷和消费金融领域,大数据的应用也非常普遍,用以评估用户的还款意愿和还款能力,这些广泛的应用,大大提高了金融业的效率。

2. 云计算(CLOUD COMPUTING)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认为: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或与服务供应商进行很少的交互。

从技术上看,大数据与云计算密不可分,它必须依托于云计算的分布式处理、分布式数据库、云存储和虚拟化技术。

FinTech领域出现了一批金融云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基础IT构架服务,帮助将业务迁到云端,降低公司成本,实现效率的提升。比如阿里金融云、腾讯金融云等。已经开始构建基于云服务的生态。

3. 区块链(BLOCKCHAIN)

区块链中的“区块”指的是信息块,这个信息块内含有“时间戳”这个特殊的信息。这些信息块彼此互联形成链条,被称作“区块链”。区块链是伴随着比特币兴起的一种底层技术,它像一个数据库账本,记载所有交易记录。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记录了从上个区块到这个区块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它的博弈机制和非对称加密技术解决了结构分叉和陌生人之间的信任问题。

目前对区块链的定义是:一个分布式账本,一种通过去中心化、去信任的方式集体维护一个可靠数据库的技术方案。它是一种几乎不可能被更改的分布式数据库,是多种技术整合的结果,形成一种新的数据记录、存储和表达的方式。

它的核心技术体现在:去中心化、去中介信任和数据库可靠。

区块链技术和商业模式历经三个阶段:

1. 私有链技术服务,花旗、VISA、蚂蚁金服、阳光保险等都已内部组建区块链技术团队,更多的是外包方式。

2. 联盟链商业服务,中国市场正逐渐形成的几个区块链联盟,包括由微众银行主导的金链盟等。创业公司R3联合全球42家顶级银行成立区块链联盟,包括摩根大通、美国银行、汇丰银行、花旗银行、富国银行、高盛、巴克莱银行、德意志银行等。

3. 公有区块链的平台,比如百度和IDG参与投资的Circle公司,就是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提供支付清算服务,实现低成本兑换货币和跨国汇兑。

区块链技术被认为是颠覆性的技术,已得到金融业界和政府的极大关注。《经济学人》、《哈佛商业周刊》、《福布斯杂志》相继报道区块链技术将影响世界。

目前区块链技术的应用还比较初级,但正成为创业的热点,

区块链技术应用于金融领域,可以通过防篡改和高透明的方式,降低以往通过层层审计来控制金融风险的高昂成本。提高效率,增强完整性和安全性。

4.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5月19日,泛合金融咖啡俱乐部里举办了一期沙龙分享会,西安电子科大的副教授齐飞博士为嘉宾梳理了人工智能方面研究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齐博士说智能时代,未来已来。AlphaGo的智能只能算是基础,未来在医疗各种应用领域,人工智能的表现将会让人惊喜。

日前,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版本更新后推出了一款机器理财“摩羯智投”。这昭示着传统金融的银行,已经在利用FinTech,主动参与银行业的革新。据招行介绍,这种智能理财服务,根据客户的收益目标和风险容忍度,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提供资产配置服务。这是银行迈入人工智能阶段的标志,是招行零售创新的重要成果之一。目前互联网公司和证券公司也在试水智能投顾服务。

人工智能具有极强的话题性和争论性,目前还处于发展初期,但在金融、教育、医疗领域已展现应用潜力。金融方面的应用有研究报告自动生成、预测分析、市场研究/市场情绪分析、搜索引擎、定量交易、收账、人工智能助手、欺诈检测、信用评分、个人银行、区块链等。最吸引眼球的还是智能投顾。不少大公司、基金公司和互金企业,都在开发智能投顾服务,比如京东、宜信等。

智能投顾已成为FinTech的新风口。利用分类建模和数据挖掘,运用技术、机器和程序替代人力,实现投资决策自动化的金融服务,或可成为提供高效金融服务的一种新趋势。

四. 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

是一回事吗?

FinTech是舶来词,互联网金融却是近几年实实在在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变化。2013年被称为互联网金融发展元年,互联网思维被应用到金融领域,包括P2P、众筹和在线理财等。与金融相关的互联网应用被称作互联网金融。

之前由于新生事物的发展需要空间,“水至清则无鱼”,互联网金融在国内轰轰烈烈地发展起来,因为监管的滞后,不时有P2P公司倒闭跑路的消息见诸报端。互联网金融是传统金融业务与互联网技术结合后的升级更新,目前发展的情况看,它更像是一种对传统金融从渠道端的变革。与FinTech相比,二者的差异如下:

1. 着重点不同

FinTech落脚点更多的在于科技、技术的革新对金融业服务的提升。金融科技聚焦的是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轮信息技术在金融业的应用,可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技术对金融业务和服务有显著的提升推动作用。

而互联网金融的落脚点在金融。比如中国的P2P,大部分模式是小贷业务加上线上获取资金。科技含量不足。

2. 内涵不同

只从定义上说,FinTech(金融科技)就比互联网金融大很多。互联网金融是互联网与金融的一种嫁接,应用思维上比较浅。以P2P为例,主要应用就是为金融业务搭建一个在线平台,利用互联网等渠道汇集用户和信息,来接通资金、客户、交易和支付。

而FinTech(金融科技)包含的内容比互联网金融广泛的多。从基础设施、电子货币、网络投融资、支付清算、投资管理等各方面参与到传统金融领域的业务。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兴IT技术被应用到传统金融的信息采集、风控、中介、投资决策,催生了新型的FinTech创业公司,业务集中于新型银行、另类贷款、保险、跨境征信等方面,新兴技术的应用,对整个金融业生态的影响都很大。

3. 从投资方角度看到的差异

FinTech公司侧重科技对金融的提升,更像是一家科技公司。互联网金融主要还是金融类公司。因为金融的牌照式强监管,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趋势越来越向传统金融靠拢。科技公司无需承担相应的信用和资产风险,从监管角度看,FinTech公司灵活性更大,也更安全。投资人从估值角度考虑更倾向于信息类技术属性的公司,FinTech公司显然更受资本市场青睐,核心技术的应用拓展了成长边际,可以有更大的生态,从而具有更大的发展和想象空间。

值得注意的是,金融科技的变革满足了很大一部分过去传统金融无法覆盖和服务的客户需求,互联网金融的普惠金融属性也降低了金融服务的门槛。这是FinTech与互联网金融的相近之处。

五. FinTech领域的火热投资

中国一骑绝尘

日前在泛合金融咖啡俱乐部召开的FinTech国际投资私享会上,顶级投资人们讲述了自己参与的中美FinTech领域的投资项目,他们坦言,目前这一领域的投资机会众多。CCG上海主席、TED全球董事、宽资本董事长关新博士在“跨界联合创新与投资”的主题演讲中就说,基于FinTech的未来前景,投资此领域联合创新比投资早期更有价值。

埃森哲数据显示,从2010年到2016年,全球FinTech投资总额从17.91亿美元增长到232亿美元,增长近12倍。根据零壹财经投融资数据库监测,2016年,全球FinTech公司拿到504笔合计170亿美元投资。麦肯锡的数据显示,在资本的支持下,全球已经有了超过2000家的FinTech公司,这一数量还在持续增长中。据风投行业数据提供商CB Insights细分行业统计,FinTech是最吸金的领域,遥遥领先于诸如健康等其他投资领域。

全球FinTech投资热潮,源于VC/PE看中FinTech领域庞大的想象空间和深耕细作的细分机会,在可预见的未来,FinTech很有可能变为金融业的中坚力量,科技所驱动的高效的金融服务和新的生活方式,将会改变我们的生活。

不仅如此,已有FinTech公司登陆资本市场,2014年,创立10多年的美国FinTech明星公司Lending Club进行了IPO。2015年12月,中国宜信公司旗下的P2P平台宜人贷在美国成功上市。为风投带来实际回报。诱人的前景会进一步驱动此领域的投资。

在5月8日的泛合金融咖啡俱乐部举办的FinTech国际投资私享会的风云对话环节,主持人《经济学人·全球商业评论》的主编吴晨就问现场的五位嘉宾,在FinTech领域,目前是否需要担心泡沫问题。

众所周知,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互联网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极大的伤害。然而,现在火热的FinTech投资有着庞大的市场需求支撑,全球互联网用户已经超过30亿。花旗的报告显示,中国的FinTech公司单从使用者数量看已经超越传统银行业。中国几个科技巨头阿里巴巴、腾讯、百度在第三方支付和网络借贷等方向上的努力,获得了可观的市场份额。正因为有成长性,Thiel Capital董事总经理John R. Selby和昂鸣锡资本董事长、Brookside基金合伙人毛剑鸣博士都认为市场中还没有泡沫,更多的是投资机会。

根据毕马威(KPMG)和风投行业数据提供商CB Insights发布的FinTech行业2016年第二季度报告榜单,排名前十的FinTech风险融资交易中,5家来自中国。全球FinTech独角兽的统计调查结果显示最有价值的FinTech公司中五分之四来自中国。交易规模上看,排名前十的FinTech风险融资交易中,两家中国企业陆金所和京东金融的交易总额相加还大于剩下的8家交易总额。国内蚂蚁金服高达45亿美元的B轮融资极大地提振了FinTech领域的融资水平。在中国FinTech领域火热之时,北美地区却出现了大幅下滑。

麦肯锡数据显示,亚洲59%的8.76亿人口都属于无银行账户群体,这正是FinTech可以覆盖的人群。亚洲互联网用户占世界近一半,亚洲数字银行消费者数量在2020年前将达到17亿,这些都为FinTech创业公司带来大量机会。中国无疑是这其中的投资和市场主力,全球FinTech投融资排名,中、美、印分列第一、第二和第三。

以上事实表明,虽然美国在FinTech科技技术方面占有优势,但实际应用和市场规模却是中国更具优势。这也是为什么Thiel Capital董事总经理John R. Selby频频往来考察中国市场FinTech的潮流和应用的原因,投资人们期望能有更多带来回报的投资机会。

不单是风投,金融企业本身也直接投资FinTech公司。富国银行投资了Lending Club,高盛收购了线上退休账户理财平台Honest Dollar,摩根大通投资了覆盖FinTech公司在内的300多家初创企业。以此方式,传统金融业应对咄咄逼人的FinTech浪潮。

从投资规模、交易额、市场份额各个方面看,中国是当今世界当之无愧的FinTech主力军。中国最大的FinTech公司,蚂蚁金服,2016年估值约600亿美元。

FinTech在中国的蓬勃发展既带来众多革新和发展的机会,也引发了监管上的新思考。

六. FinTech监管袭来

1. FinTech监管的必要性

FinTech(金融科技)是以科技推动金融服务的创新,它的金融属性决定了风险特征。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过去,全球化的今天,金融牵一发而动全身,在传统金融领域,全球监管曾被索罗斯等提及。因为科技创新的应用,金融风险的隐蔽性更强、传播速度更快、范围更广,这会引起各国政府和监管层对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FinTech处于传统金融行业之外开展业务,又是新生事物,监管缺位,风险暴露。技术的不确定性和不可控也有可能增加金融风险。FinTech的快速发展倒逼金融监管的创新,FinTech的监管只是时间问题。

2. FinTech监管的国际经验

因为FinTech尚属新范畴,目前没有统一固定的国际监管模式。美国、英国、日本、新加坡、中国不同的监管下,英国走在领先位置。

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FCA)有一个监管沙箱模式(Regulatory Sandbox)的创新。提供先试点、后申报的缩小真实市场和宽松监管环境的结合,允许FinTech初创企业先行大胆尝试,向一部分消费者开展业务。

美国金融是混业经营模式,对FinTech采用功能性监管。目前处于美联储、证监会、OCC(美国货币监理署Office of Comptroller of Currency)等多机构并行监管的模式。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发布了《美国FinTech框架》,详细阐述了美国政府的态度和展望。

日本的监管相对严格,因而风投水平很低,也制约了FinTech在日本的发展。2016年日本修改了相关法律,放松了一部分限制。

新加坡市场较小,模仿英国,采用监管沙箱模式对FinTech进行监管。2016年6月6日,新加坡金管局发布了《FinTech监管沙箱指南(征求意见稿)》。与英国不同的是,新加坡的监管沙箱并不适用于所有科技企业,而是只针对FinTech企业。

3. 中国FinTech监管

中国的央行刚刚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目前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尚属银监会监管。未来具体模式尚不清晰。可以肯定的是,在中国FinTech领域,监管已拉开帷幕,企业往规范经营方向发展。

有学者指出,基于中国FinTech市场规模大,创新动力强等特征,未来中国可能构建FinTech监管双支柱:微观功能监管+宏观审慎管理。并且加强国际监管合作。

在微观功能监管上,学者建言建立FinTech行业监管准则,建立适应金融发展与风险防范并存的长效监管机制,并且积极研究探索分类分级监管,提高监管效率。

在央行成立金融科技(FinTech)委员会的表述中提到:“强化监管科技(RegTech)应用实践,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丰富金融监管手段,提升跨行业、跨市场交叉性金融风险的甄别、防范和化解能力。”

4. RegTech(Regulation Technology)

在监管领域,也要引入科技。RegTech,是Regulation Technology的缩写,是科技在监管领域的应用。

监管制度叠加监管科技,利用机器学习、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通过算法、分析的整合来实时监测金融的合规问题。金融机构已经利用RegTech来核查自己的业务是否符合反洗钱监管等政策,以降低企业风险,避免巨额罚款。RegTech的灵活先进性改善了人工监管的不足,能有效地堵住监管漏洞。科技正改变着政府和金融机构的监管思路,以技术分析辅助做出正确的风险决策。

在全球范围内,RegTech也引起了广泛关注。英国FCA(金融行为监管局Financial Conduct Authority)在其发布的2017/18商业计划中,就表示要将FinTech(金融科技)和RegTech(监管科技)作为优先发展对象。FCA将RegTech描述为“运用新技术,促进达成监管要求”。

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李伟在出席“FinTech与金融服务的未来“主题峰会时表示:

“监管科技的本质是采取新技术,提高监管部门的监管效率,来降低金融机构的合规成本。从监管角度看,金融监管部门通过运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能够很好地感知金融风险态势,提升监管数据的收集、整合、共享的实时性,有效地发现违规的操作、高风险的交易等潜在问题,提升风险识别的准确性和风险防范的有效性,从合规的角度来看,金融机构采取对接和系统嵌套等方式,将规章制度、监管政策和合规要求翻译成数字协议,以自动化的方式来减少人工的干预,以标准化的方式来减少理解的歧义,更加高效、便捷、准确地操作和执行,有效地降低合规成本,提升合规的效率。”

结语

当我们谈论FinTech时,科技的进步变革着金融业,这些时代的潜变,将来会被后人研究。当结果还未成型,变化的种子正在发芽,与科技同行,可以洞悉未来。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