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图记法》学习有感
主讲老师:赵国丹(西格玛教育讲师)
学习者:余国安(重庆市彭水县龙溪镇万家山村小)
本周(7/13-7/19)的学习主题是“快速图记法”,还是像前面一样每周三讲,周一晚上第一讲《泊船瓜洲》,周三晚上第二讲《刺勒歌》,周五晚上第三讲《别董大》,这些都是对中国古诗的积淀,课标前几年对小学生的古诗词阅读建议是70首,最近两年增加到80首,可想古诗词对孩子学习的熏陶有多重要,既然重要那我们就得去认真地学习,那么学习就免不了记忆的过程,虽然在现实教育大家的理论中是不看好死记硬背的,但是记忆终归事必须的,但在记忆的过程中,人的记忆模式是会因个体差异产生不同效果的,记忆是速度、时长、深度、过程等都是具有一些技巧的。通过这三次课的聆听,浅谈一下我个人的理解和感悟。
根据国丹老师的讲述,把快速图记法分为五个环节:通读课文——理解全文——找关键词——绘制简图——熟记与回忆。对于国丹老师的图片记忆法的五个环节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就是引导大家通过阅读产生联想、运用联想关键词勾勒出简笔画、运用简图与谐音碎片恢复古诗词的记忆模型。
人的记忆可能与生物学、脑科学、心理学等等都有着极大的联系,我对这些学科都不懂,所以每个人记忆模型的好坏我不敢妄加评论,这里只是谈及一些我个人肤浅的认识,或者是错误的认知。
记忆是人体大脑的一个极为重要的功能,假如没有了记忆,那世界是非常可怕的。在日常学习中,记忆是学习过程的奠基,如果学习之后什么都没有获得记忆的话,那么就等于什么也没有学习,一切都处于图劳状态。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记忆贯穿整个学习过程,决定学习的成败。
记忆就是人脑思维过程中所留下的思维痕迹所形成记忆信息模块,有形象的、有意会的,通过这些碎片串联或组合成我们需要的记忆复制。其实我们的记忆是与兴趣和注意力两者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比如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一些记忆深刻的事情,就是因为好奇心所驱使我们内心去寻求事情的本质和真相,因为好奇就产生了兴趣,这时的思维处于渴求状态,所以产生的记忆表现会是非常深刻的。又比如说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小孩子的学习是介于被动与主动相结合,当然不会全然被动,如果是百分之百的被动,那么记忆表象的为零的。所有对于孩子学习来说就看他的主动思维占据多大的比例,比例越大效果越好,比例越小效果越差;对于成年人学习来说是绝大成份是趋于主动的,都是在为生活状态和工作状态进行学习的,自然是出于理性思维状态下进行选择性学习的,有较强的自制力促使记忆思维的形成。
在此以我自己实例来说明一下图记法,比如在2007年我们重庆市实施代课教师转岗考试那次,因为好多教师都已是中年及以上的人,在记忆这一块与年轻人相比明显处于劣势,当时虽然我年龄虽然不算很大,但是由于身体做过几次大手术使用麻药的原因,对我的记忆是很大关系的,对突如其来的记忆,对当时接近一百页的复习资料,我就采用的近似于图片记忆法,不过我不是进行画图完成的,我是运用主题加页码加位置作为坐标进行记忆的,其实这里也相当于关键词的作用,使记忆形成具有条理性的思维,从而获得记忆的成功。
在谈到记忆的遗忘时,国丹老师也提到了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问题,人的遗忘曲线是一个先快后慢的过程,其实遗忘与记忆是相对的。记忆根据时长来看可以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瞬时记忆对应遗忘最快的下降部分,短时记忆对应的是遗忘的缓冲部分,长时记忆对应的是遗忘最平稳的部分。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不管什么记忆方法和方式,我们都得客观地尊重记忆和遗忘规律,随时做好记忆思维再现,降低遗忘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