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人物的逆袭之路——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有感 #教学日记第2
2018年12月4日星期二
有一些文章,你会因为太过于熟悉而忽略了探究其深意。只有当你以陌生化的眼光去重新审视的时候,你才能有新的发现。就像《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样,自己读初中的时候学过了,就以为自己已经理解了,领会了,后来教高中也没再接触。今年教到这篇文章,我花了不少时间研读,可以说是现学现卖。昨天当我跟学生解释文章内容的时候,突发灵感,这不就是讲述了小人物的逆袭之路的鸡汤文吗?
我不用“屌丝”这个词,是因为觉得这个词太粗俗,于是用‘“小人物”。鸡汤这个词早已经被人们玩坏了,成为了贬义词,但在这里我想把它作为一个褒义词使用。也就是说,我认为《孟子》这篇文章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小人物如何逆袭成为大人物的方法论问题。
01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文章开头作者连续举了六个小人物逆袭成功的具体案例。
舜原来在历山耕田,后被尧起用,成为尧的继承人。 在其治理下,政教大行,八方宾服,四海咸颂舜功,被后世尊为帝,列入"五帝”。
傅说原在傅岩为人筑墙,因此以傅为姓,后被殷王武丁任用为相,国乃大治,形成了历史上有名的"武丁中兴"的辉煌盛世。。
胶鬲原以叛卖鱼盐为生,西伯(周文王)把他举荐给纣王。后来,他又辅佐周武王。
管仲(名夷吾)原是齐国公子纠的家臣,纠与公子小白(即后来的齐桓公)争夺君位失败,管仲作为罪人被押回齐国,后经鲍叔牙推荐,被齐桓公任用为相。士,狱官。举于士,从狱官手中释放出来,进而得到任用。
孙叔敖原来隐居海滨,楚庄王知道他有才能,用他为相。
百里奚,春秋时期虞国大夫。虞亡后被俘,由晋入秦,又逃到楚。后来秦穆公用五张公羊皮把他赎出来,用为大夫。市,集市。
这六个人,一个是农民,一个是建筑工人,一个是小贩,一个是阶下囚,一个是隐士,一个是奴隶,都是身份卑微的人。尽管管夷吾曾经做过公子纠的家臣,百里奚做过虞国大夫,也算是个有点能力的人,但离千古留名的一代名臣还有很远的距离。
但这六个出身卑微的小人物,都遇到了好机遇,被提拔,担当重任,最后都逆袭成功,成为大人物。
我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作者一开头就用这六个事例,以气势磅礴的排比句,为我们展现了六个激动人心的榜样,告诉所有的小人物:一切皆有可能。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鸡汤文最不能缺少的就是榜样。
02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接下来,作者从六个事例中总结出他的结论:上天将要把重大责任降临到某人身上时,一定会使他的心志痛苦,使他的筋骨劳累,使他饥饿,使他贫困,使他做事不顺,然后使他内心震撼、性格坚忍,使他增长才干。这里,作者从个别事例推导出一般道理:上天对某人委以重任时,一定会给他种种磨练,让他身心备受摧残,激发他的潜能。
例如《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记载舜的家世甚为寒微,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 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20岁的时候,就以孝行而闻名。
舜家境清贫,故从事各种体力劳动,经历坎坷。他在历山(一说今永济县)耕耘种植,在雷泽(山东济阴)打鱼,在黄河之滨制作陶器,在寿丘制作家用器物,还到负夏做过小本生意,总之生计艰难,为养家糊口而到处奔波。
过了10年,尧向四岳(四方诸侯之长)征询继任人选,四岳就推荐了舜。尧将两个女儿嫁给舜,以考察他的品行和能力。舜不但使二女与全家和睦相处,而且在各方面都表现出卓越的才干和高尚的人格力量。后来尧让舜参预政事,管理百官,接待宾客,经受各种磨炼。舜不但将政事处理得井井有条,而且在用人方面有所改进。
古往今来,这句话以及舜帝等人的事例不知激励了多少身处困境的人。在身体和心灵都遭受痛苦的时候,只要想到这是上天在考验我,磨练我,人们马上恢复了勇气,重燃了希望。他们振作起精神,以积极的态度面对磨难,相信这些磨难是为了强大身心,激发潜能。
好一碗提神醒脑、强身健体的鸡汤,不知使多少人渡过了难关!
这里讲的是人成才的外部条件问题。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逆境就像淬炼钢材的烈火与锤打一样,把普通的铁百炼成钢;逆境又像风雪冰霜一样,使凌霜傲雪的梅花更显风骨。
这里还涉及到心态问题。面对磨难,积极的人看到的是上天委以重任的磨练,于是奋发图强,更加坚韧不拔;消极的人只会哀叹上天的不公,在怨天尤人中沉沦下去。
于是,上天用磨难这个筛子对人才进行了第一次筛选,优胜劣汰,坚韧不拔者胜,脆弱无能者汰。人与人之间的差距逐渐拉开。
03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小人物并非坚韧不拔就能逆袭,走上成功之路还有很多因素。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努力就能成功”,那么他给你的就是一碗毒鸡汤。
人常常犯错误,然后能够改正。 努力要有方法,从错误中学习就是一种方法。聪明的人能够从错误和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自己不断进步。愚蠢的人只会让自己一错再错。
内心受到困扰,思虑堵塞,于是就会发愤图强。遇到失败、困难、挫折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迷茫、痛苦、困惑。聪明的人不会让自己长期处于消极负面的情绪之中,而是思考出路,调整方向,然后继续努力前行。我们常说“穷则思变”,“穷”不是贫穷,而是行至穷途末路,行无可行,于是寻求改变,选择另一种方式有所作为。
表现在脸色上,流露在言谈中,然后被人了解。一个人有所长进并且超出周围的人之后,他的言谈举止就能显示出他的与众不同,因此,当机遇来临的时候,他就被人了解了。就像舜,他做耕种、打渔、制陶这些底层工作时,德行不断感染他周围的人,于是凡是舜工作的地方都会很快发展起来成为一个富庶且人民风气很好的地方。后来当尧选拔人才的时候,人们就举荐了他。
这里,作者谈到了小人物逆袭的三个条件:不断学习增长才干、善于思考奋发图强、表现自己把握机遇。
到此,小人物终于逆袭成功。这个过程既有外部的因素,也有内部的因素。外部的因素是社会环境的考验、各种人生的磨难、时代的机遇等,内部因素是个人的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努力程度等。两方面因素结合才能使人脱颖而出,走上历史舞台。
04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以上说的是个人的成长,国家的成长不也是如此吗?一个国家,如果国内安乐,国外和平,常常会灭亡。
在国内没有守法度的大臣和辅佐君王的贤士,怎么就能说明国内环境过于安乐了呢?我认为有两种理解;一是如果没有这种大臣贤士,国内就缺乏对统治者的监督管束,统治者容易放纵自我,追求享乐,使国家处于安乐状态;二是国家没有贤能的大臣贤士,说明了国家安定,因为“时势造英雄”,英雄往往在乱世中出现。两种理解可以归纳为:一是因为没有贤臣,所以国家安乐;二是因为国家安乐,所以没有贤臣。不管哪种理解,没有贤臣都说明了国家处于安乐之中。处于安乐之中的国家统治者容易耽于享乐,不思进取,导致政治腐败,最后引发国家危机。就像唐玄宗统治后期骄奢淫逸,导致安史之乱,使唐朝遭遇断崖式衰败一样。
在国外,如果没有地位、势力相当的国家和外部的忧患,国内就缺乏外在的压力,容易陷入盲目自大的状态。就像清朝后期,中国自以为天朝第一,无人能敌,于是闭关锁国,却不知这样的做法使自己闭目塞听,断绝了与世界的来往,在安乐之中不知道欧洲强敌的悄然临近。
所以说,安乐的环境,对国家来说,像是温水煮青蛙,自以为很舒服,却不知危险即将来临,死亡慢慢迫近 。而忧患的状况,虽然使人痛苦,却能促使国家团结一心,奋发图强。所以,我们常常被告诫要居安思危,没有敌人也要假想一个敌人出来,告诫自己不要放松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