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侪效应”到底算压力还是动力
2019-02-05 本文已影响0人
赵子瑶7号
“同侪效应”到底算压力还是动力
今天听帅小冰老师的课,学了个“同侪效应”。
“侪”这个字怎么读,说实话我还真不知道,赶快上网查一下,原来念“chai”,意思是同辈同类人。
同侪也不是同伴,微信朋友,也不单单是社群。与“同侪”相匹配的词经常有动力、压力、与效应。
同侪压力的初定义是因为怕被同伴排挤而放弃自我做出顺应别人的选择。
现在,这个同侪压力引申出了另一层意思,就是指同辈或与自己年龄地位所处环境相似的人取得的成就,给自己的心理产生压力的这种现象就叫同侪效应。
这种压力就叫动力了。我们常说压力就是动力。到底什么样的压力才算动力,我想同侪压力就算一个动力。
最典型的同侪应该就是大学同学了,以前听过有新闻说“最牛宿舍”的。讲大学宿舍里有六个女生考研结果六个同学全部考上研究生。
在古代有这样一个歌谣说与强相伴不会弱,与明相伴不会暗。
舒婷的诗歌《致橡树》里有这么几句: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
这几个事例实际都是在说同侪效应。
知名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学者杨志平老师也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说同侪是一个人无法堕落的底线。
说了这么多这个同侪到底和我们有什么关系呢,这关系很大呢。
如果我们想做一件事,想持之以恒的做,并做出成果来,就必须寻找与我们步伐一致,或者在我们所学所坚持的领域认知上现阶段能力比我们稍微高一些的人,或群体来加入他们。
现在很多人报网课或社群看到大咖或者有明星光环的就盲目掏钱,等课报了后才发现自己在这个社群里不过是个小喽喽,玩着玩着就觉得没意思了。
这其实就是距离我们太远的人或者和我们差距太大的人都不会有效的促进我们的成长。
真正能够影响到我们的人就是我们的同侪。
所以我们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就要加入同侪圈子,不管是同侪压力还是同侪动力总归都是对我们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