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告诉你,高三家长有多不容易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重心,对于高三家长来说尤其如此。在传统观念里,高考是一考定终生。更何况高考分数对于学生未来去向而言可谓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因此高三家长在备战高考期间的心理压力、重视程度跟学生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在高考这个战场上,学生闷头作战实属不易,而家长作为助攻和守护则更是呕心沥血。在这里,笔者用大数据来告诉你高三家长的两大不容易之处:沟通不容易和选择不容易。
沟通不容易:70%的父母与孩子之间存在沟通问题
一项关于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亲子关系的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父母很少表扬孩子,和孩子沟通也最少。这里的沟通指的是“有效沟通”,“有效沟通”缺失的原因有二:一是家长和孩子缺少互动;二是各说各话,彼此之间不理解。
家长和孩子缺少互动是比较容易理解的,但有些家长常常抱怨的却是:“我明明天天跟孩子沟通,不知道为什么代沟反而越来越大?”这个原因则值得分别从家长、考生的角度来进行探讨分析的。
调查发现,93%的学生都表示希望和家长沟通与兴趣爱好相关的“自我”话题,只有13%的学生希望与家长沟通与学习和高考有关的问题。但是,另一项调查显示家长关注学生的重点有62%都是在文化知识学习方面,对学生的个人兴趣、综合发展则关注较少。这就造成了家长和孩子之间沟通的错位,使得在高考的压力下本来就紧张的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僵硬。
选择不容易:家长意见和孩子兴趣听谁的?
当高三学生孩子专心备考的时候,大多数高三家长已经开始为学生考虑高校去向的问题了,希望能为孩子挑选一个合适的学校与专业。但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共有2553所(含独立设置民办普通高校447所,独立学院275所,中外合作办学7所),普通高校招生专业共有11大类,每一学科大类下又有若干分支专业。
这么多的学校和专业摆在家长面前,选择时要考虑孩子的分数、性格爱好、未来规划等许多主观因素以及学校环境、专业就业率等许多客观因素,已经很难做出选择,而且家长的意见与孩子的兴趣很容易就出现矛盾。许多家长因为不周全的考虑,为孩子选择了一个不合适的院校或专业,导致孩子大学是茫然,找工作时后悔。日前,人工智能公司iPIN旗下的完美志愿调查了698名大学生和白领,15%的人表示是父母包办了高考志愿填报,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几乎没有任何关系,多至72%的人表示如果可以重来想重新选择专业。
幸好,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发展让高三家长的“选择不容易”变成了“选择更容易”。比如完美志愿app,它拥有全国2012所院校、1214个专业(包括本专科)4000万个毕业生的就业去向,与全国各省考试院和招生办一致的录取数据。可以协助家长根据考生的成绩、性格、意向和职业前景四大维度来筛选出最匹配的大学和专业。
除了沟通和选择之外,高三家长还有许多的不容易之处,比如高三备考阶段在学生补品、饮食、课业辅导、专家咨询等方面的花费也比平时多了许多,有家长统计过,高三一年花在孩子上的钱有五万之多。对于大多普通家庭而言,这便造成了家长在经济上的不容易。此外,家长还要面对自己心态调整、精力分配等方面的难题。在此,笔者也呼吁广大考生在这段特殊时期里,除了关注自身之外,也多理解家长的苦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