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此时万物欣欣向荣,天气清澈,景物明晰,故称“清明”。
很少有一个节日,像清明这样意蕴深厚而含混。
清明时节,杨柳依依,桃花李华,竞相开放,这应是一年中最美的景致。
然,清明与“祭祀”有关,所以,每到清明,人们心底便会涌出些许伤感。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风清景明,慎终追远,这是一个悲怆的日子。
“万物鲜华雨乍晴,春寒寂历近清明。残芳荏苒双飞蝶,晓睡朦胧百啭莺。”清明又是一幅鸟语花香的春景图。放歌踏青,追逐春天,这是一个轻盈的日子。
在我们慎终追远的时候,它就是节日;在我们放歌逐春的时候,它就是节令。节气和节日就是这样水乳交融。
所以,“清明”二字蕴含太多的意味,他带给我们伤感的同时,还有轻松、愉悦、洒脱和奔放之感。
就如文彦博的这首小诗:“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清明后就是暮春时节了,所以要快快游赏,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
如此美好的风光,我们可以尽情地观赏 ,这不需要大自然的批准,不必传话给它。
让我们在花前尽情地喝酒,尽情地赏花,让我们尽醉而归吧。
在诗人眼中,清明是良辰美景,游春赏心之乐事,莫要辜负。
满园春色,三五好友,一壶好酒……,没有细腻的景色勾勒,却尽显美妙的画面。
跳脱出清明特有的忧伤 ,取而代之的是美妙的意境、愉悦的情趣、豁达的情感。
文彦博的这首诗语言圆美流转,格调清新明快,值得玩味。
文彦博,字宽夫,号伊叟,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书法家。
他历仕仁、英、神、哲四朝,出将入相长达五十年之久。
他曾成功地抵御了西夏的入侵。任宰相期间,他大胆提出裁军八万之主张,为精兵简政,减轻人民负担。
他还反对王安石变法,极论市易法“损国体、惹民怨”,出判大名、河南府,累加至太尉。
晚年,文彦博皈依佛法。他被世人尊称为贤相。
宋徽宗时,他被并入元佑党人碑,后追复太师,谥号“忠烈”。康熙六十一年,他被从祀历代帝王庙。
《清明后同秦帅端明会饮于李氏园池偶作》
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
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宋·文彦博
赏析
这是清明后诗人文彦博同秦帅端明会饮李氏园池所作的一篇诗作。
这首诗讲述清明后的一日,诗人与老友会饮于李氏园池,园中树木丛聚,池水汪汪。
诗人感慨清明时节的美景短暂且是不可多得的,不要压抑自己游玩的兴致,美景风光不须人先去传语,可以听任大家于花前觥筹交错,恣意观赏,尽兴方归了。
洛浦林塘春暮时,暂同游赏莫相违。
开头两句的意思是,清明后就是暮春时节了,所以要快快游赏,不要违背自己的心愿。
这首诗的题目有些长哈,其中“秦帅端明”姓司马,是文彦博的老友,其实指的就是司马光。
神宗熙宁三年,司马光因跟王安石政见不合,出知永兴军,故称秦帅。
熙宁六年,司马光又以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居洛阳,故称秦帅端明。
洛浦:洛水之滨。
清明后的一日,诗人与他会饮于李氏园池,首句便作描写:时当清明后的暮春,二人来到李氏园池。
李氏园恰临洛水,园中树木丛聚,池水汪汪,“天气澄和,风物闲美”。
因此紧接第二句便说:“暂同游赏莫相违。”单就字面意思而言,诗人在此却向同游者说道:既然良辰美景当前,游园会饮便是赏心乐事了,让我们共同尽情游赏吧,尽管是暂时的,可也莫违背了我的心愿啊!
风光不要人传语,一任花前尽醉归。
最后两句的意思是,如此美好的风光,我们可以尽情地观赏 ,这不需要大自然的批准,不必传话给它。
让我们在花前尽情地喝酒,尽情地赏花,让我们尽醉而归吧。
诗人接下来的两句说:我们还有游赏的有利条件了呢。
传语,寄语的意思。诗人在这里说,他们“不要传语”。
自然万物,如天上明月,山间清风 ,耳得之为声,目遇之为色,无论贫穷富贵,得意或失意,大自然都会同样地敞开胸怀。
因为,每个人都有欣赏美的权利。正如苏轼说的那句“江山风月 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
还有李白的那句:“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因此不须人先去传语,可以听任大家于花前觥筹交错,恣意观赏,尽兴方归了。
文彦博这首诗,很像杜甫《曲江》中的句子:“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
杜甫的意思是:可爱的风光呀,你就同穿花的蛱蝶、点水的蜻蜓一起流转,让我欣赏吧,哪怕是暂时的;可别连这点心愿也违背了啊!
文彦博此诗中二三两句,化用杜诗语,然而意思却不尽相同,杜甫的那一联另有深意。
诗人这首诗所表现的,则是他悠然闲适、尽情享受李氏园内阳春烟景的感情。语言圆美流转,格调清新明快,值得玩味。
备注 :1. 图片来自网络,侵之必删。
2. 部分诗词释义及赏析资料选自《古诗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