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
几天前,C哥问到我们新入职员工的年龄,然后说了句“真年轻啊”。
二十五岁,在我看来早已不年轻了。二十一岁大四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份实习,实习的时候我告诉客户自己二十四岁,因为觉得二十一岁太年轻了,担心不能赢得客户的信任。那时候,觉得二十四岁是离我很遥远的未来,而现在,它已悄然成为了我的过去,过去了好几天。
昨天忽然想到了汶川地震,那是我除了奥运会关注时间最长的新闻,每天听着电视里播报的数字,看着那些黑白录像,一次次为逝去的人悲痛,也一次次被其中的故事所打动。转眼间,已经过去了十年。
这漫长而又短暂的十年,我改变了吗?当然。只是,改变从来不是一瞬间的事情,而是时间一点点的雕刻而形成的痕迹。我们并不如自己所想的那么敏感,因此在意识到改变的时候,我们常常被吓一跳。
以前我很看重生日这一天,因为觉得这一天是只属于自己一个人的,所以一定要过得很特别。但并不是所有的幻想都可以真的化作现实,在一次次经历很平淡的生日后,我忽然就不那么期待今年的生日了。在意识到这一点时,我忽然有点紧张,紧张是不是自己“老”了,所以不再那么炽烈了。
身边的朋友陪我过了一个简单的生日,准备了一些小惊喜,收到的时候觉得有些惊讶,心里是满满的感动。也许,学着接受自己的平凡,能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恩赐吧。
经常会看到一些文章说二十五岁之后的女孩子应该是怎样的。二十五岁,为什么要选择这样一个临界点呢?依据是什么?我不得而知。
我所认为的年轻是二十岁之前,当然我也没明白自己的逻辑出发点。不过,我这小小的信念让十八九岁的我特别珍惜那段时光。二零一一年,我刚入大学,虽然不是理想中的大学,但我还是在那里看到了一个完全新鲜的世界。那个世界,是我当时喜欢的样子,而现在的我,喜欢并感激那个世界里的自己。
刚入学的自己,有些孤独,独来独往,身边缺少可以谈天说地的朋友,但却过得很充实。而后来,我慢慢融入了一个个团体,却好像再也找不到那个一往无前的自己了。从小学开始,我们就有写同学录的习惯。依稀记得小学的同学录里,大家对我的印象是安静,而初高中的告别语里,多出现的是“乐观”、“快乐”这样的字眼。有时候,我也搞不清哪个是真实的自己,更搞不清自己想要成为怎样的人。不过,我在学着慢慢接纳不一样的自己,学着享受群体的欢乐与独处的惬意。
今天是个很平凡的日子,如果不上微博看看热搜,我的世界大概平静地只剩下照常的上班。但我却忽然想要纪念一下这个日子,因此我把它取名为“慢慢”,告诉自己学着慢慢来,用心地感受自己和生活,顺道表达一下对张学友《慢慢》一歌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