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我的前半生》看上海的城市故事
最近热播的《我的前半生》,总算落下了帷幕,剧情起起伏伏,孰是孰非,观众们自有一番感慨与见解。而抛开剧情不论,这部在上海取景拍摄的电视剧,却显得相当接地气,剧中人物在提到很多上海的道路、公寓时,都是直呼其名,如罗子君住在吴淞路塘沽路口的公安大楼,贺涵在吴淞路撞车暴露了他的行径等;另外剧中还出现了很多知名的上海地标建筑,跟着《我的前半生》,几乎可以规划一次上海的主题旅游了。
现在,我们就来数一数那些剧中出现的上海地标与老建筑,很多都是导览大师之前介绍过的:
陆家嘴
陆家嘴在上海取景拍摄的诸多现代影视剧中,几乎是必现的景观:东方明珠、上海中心、环球金融中心……就是上海的地域代表,陆家嘴的摩天大楼画面经常作为电视剧情穿插的过渡。不过在《我的前半生》中,陆家嘴露脸的不至于此,还有上海市区最大的室内草坪绿地:陆家嘴中心绿地。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2acbbd8482bf761d.jpg)
电视剧一开始,罗子君一家子就在陆家嘴中心绿地其乐融融的溜娃:
陆家嘴中心绿地占地10万平方米,草坪面积达65000平方米,播撒着德国冷季型草种,四季常绿,是上海市区内规模最大的开放式草坪,4A级旅游景区。过去这里是陆家嘴的一个棚户区,烂泥渡路、草塘弄等是它们的名字,这一带的住宅简陋破旧低矮,道路狭窄泥泞,居住环境十分恶劣。1992年,当来自法国、英国、日本、意大利以及中国的建筑规划大师在描绘和勾勒陆家嘴金融中心区—这块未来的上海中央商务区的远景时,都不约而同地构思要在高楼林立的现代建筑群中镶嵌一块自然绿地,1996年,陆家嘴中心绿地项目正式开启,经过10个月的时间,投资近8个亿,动迁3500多户居民、30多家单位,2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被夷为平地,一片开阔葱绿的大草坪终于镶嵌进了陆家嘴的高层楼宇间。
陆家嘴中心绿地地形高低起伏,以绿为主,水景为辅。香樟、垂柳、白玉兰、银杏、红枫等各种植物点缀着绿地,为绿地增添了无限生机与活力。绿地的中心是面积8600平方米呈浦东新区版图形状的人工湖,湖中设有喷泉。这里每年都还有丰富的文化,艺术活动举行,成为城市休闲的宜人一景。
外滩 北外滩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930e971ad8d381c5.jpg)
外滩(英文:The Bund),位于上海市中心的黄浦江畔,1844年(清道光廿四年)起这一带被划为英国租界,成为上海十里洋场的真实写照,也是旧上海租界区以及整个上海近代城市开始的起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9b95e8b64cfc2f33.jpg)
有人说沿着外滩,就像是读了一部近代中国历史。无论是风华绝代的南外滩,还是富有现代感的北外滩,都显示了黄浦江的壮观景象,彰显了大上海复兴后的繁华面貌。上海外滩是一道靓丽独特的风景线,周围有美丽的东方明珠、金茂大厦等景观,是游人们必到之处。
在电视剧中,外滩看起来是罗子君散心的必去之地,北外滩也是她经常走过的地方。在浦西与浦东的黄浦江畔,都有沿江铺设的滨江大道,驻足江畔,看黄浦江上的货轮来来往往,看沿岸的建筑群高楼林立,尤其是到了夜晚,外滩更是绚丽迷人,在灿烂的灯光映衬下,游船穿梭而过,高耸的建筑金光闪闪,让人一阵惊叹。只是大部分时候我们住的离黄浦江都太远,要专程过去散心还得舟车劳顿。不过罗子君上班的地方就在外滩附近,住在虹口离北外滩也不太远,去滨江大道散心的可能性还是比较高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8bd2f70044359410.png)
剧照中河那岸高耸的一幢建筑出镜率很高,这就是新晋“浦西第一高楼”白玉兰广场。白玉兰广场地处北外滩黄浦江沿岸地区,与陆家嘴隔江相望,2017年初刚刚竣工,其建筑高度320米,超过了位于南京东路步行街路口曾经的“浦西第一高楼”上海世贸国际广场,成为北外滩的又一新地标。
外白渡桥
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这座桥历经“三起三落”,见证了百年上海滩的变迁,也在上海人心中留下特殊位置。外白渡桥作为旧上海的标志建筑,在太多电影电视剧场景里面都曾出现,如周杰伦主演的《大灌篮》、赵薇主演的《情深深雨濛濛》、林志玲主演的《101次求婚》等等,《我的前半生》当然也不会错过。
外白渡桥,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和仅存的不等高桁架结构桥,桁架桥是以多个杆件通过节点拼接形成的框架受力的桥梁,比如武汉长江大桥和南京长江大桥都是桁架桥。外白渡桥同时也是自1856年以来,苏州河河口附近同样位置落成的第四座桥梁。由于处于苏州河与黄浦江的交界处,因此成为连接黄浦与虹口的重要交通要道。桥有二孔,共长106.7米,车行道宽11.2米,两侧人行道各宽3.6米,经多次改造,现载重为20吨。透过外白渡桥沉重的钢架结构,可以看到东方明珠的炫丽灯光,是上海市区连接沪北、沪东的重要通道,过桥人流量和车流量很高。夜间,外白渡桥会亮起彩色灯光,景色更是十分迷人。
现今的外白渡桥,现在已经是第三代了。外白渡桥最初是木桥。1843年上海开埠,1856年外商成立了一个“苏州河桥梁公司”,在河东口建了一座木桥,由当时供职于怡和洋行的英国人威尔斯和其他人合资修建的,因而被命名为威尔斯桥(Wills Bridge)。因为是私营的,来往要收费,每次1枚铜板,车马加倍。1872年,工部局收购了威尔斯桥,由于使用率加大,在“威尔斯桥”左侧又另造了一木桥替代,因其毗邻外滩公园,命名为花园桥(Garden Bridge),并且不再收费,可以白渡过去,因而被百姓叫做:“外白渡桥”。1907年,外白渡桥改建成钢桥,1908年1月20日落成通车,这是苏州河也是上海的第一座钢桥。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bcc444626592f021.jpg)
由于其丰富的历史和独特的设计,外白渡桥成为上海的标志之一,同时也是上海的现代化和工业化的象征。1994年2月15日,上海市人民政府将外白渡桥列为优秀历史保护建筑之一。
北苏州路20号 上海大厦原百老汇大厦
每次电视剧的镜头转换到唐晶家的视野外,都会出现苏州河,远处隐约可见矗立在河畔的那一幢咖啡色建筑,可大有来头,那就是位于虹口区北苏州路20号的上海大厦,又名百老汇大厦。在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建成之前,百老汇大厦一直是上海的最佳观景台。历史上上海大厦在外滩是与沙逊大厦、中国银行大楼齐名的三座高楼,它像一座咖啡色的巨型山岳矗立在苏州河流入黄浦江的交汇处,黄浦江畔外白渡桥头,是外滩建筑群重要的建筑物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多年来一直是上海的标志建筑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44a99f97303f8f5f.jpg)
百老汇大厦始建于1930年,1934年竣工,投资500万两白银,占地面积6600平方米,建筑面积24596平方米,当年因为挨着百老汇路(即现在的大名路)而取名百老汇大厦。大楼由公和洋行佛兰赛设计,新仁记营造厂承建。佛兰赛1923年取得租界工部局的建筑师证书,后来上海的许多公寓、里弄都由他设计,上海大厦是他的代表作,采用近代摩天大楼形式,双层铝钢框架结构,整个建筑给人很好的节奏感。楼高76.6米,22层,立面为中高两低跌落式构图,从11层起逐层收进,造形独特别致。所有顶部沿口均饰以统一的几何形连续装饰图案,底层外墙为暗红色高级花岗石,其它层皆为咖啡色泰山砖贴面。大厦虽紧靠黄浦江边,几十年来未见明显下沉迹象,足见工程质量之高。有人认为百老汇大厦是上海高层建筑趋向现代主义风格的早期代表。
百老汇大厦原为公寓样式,历史上主要作为旅馆公寓接待外国洋行老板、高级职员和新闻巨头。1937年抗战爆发后大厦被日军盘踞。抗战胜利后改为励志社的招待所。1951年陈毅市长将大厦命名为“上海大厦”。新中国成立后,上海大厦接待了许多国家的元首、政要:苏共中央第一书记赫鲁晓夫访华、法国总统乔治·蓬皮杜、朝鲜首相金日成等都到过上海大厦。周恩来、陈毅、江泽民、朱镕基等曾先后陪同外国元首、政府首脑等做客大楼,俯瞰上海。
今天在上海大厦,是一家涉外四星级饭店,在这里仍然可以观赏到浦东陆家嘴雄伟的东方明珠和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观赏浦江上伟岸的大桥,以及欣赏欧陆风情昂然的外滩,不失为是上海最佳的观景台。
徐家汇
子君搬家后第一天上班,在徐家汇中转搭乘地铁,却出现了小意外,然后给贺涵打电话,说:“我也在徐家汇”……徐家汇作为上海市区繁华的商业中心,也是重要的地铁中转枢纽。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d3242a9787c20dec.png)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2789134beedbc6db.jpg)
徐家汇地铁站出来,就是徐家汇商业中心,在这里集聚了若干大型商厦,可以逛上一整天。除此之后,徐家汇还有很多人文街道和景点可以漫游慢赏,如知名的酒吧街衡山路、百代小红楼、徐家汇天主教堂等等。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56dc50d17137ea74.jpg)
武康路 武康大楼
武康大楼位于徐汇区,离电视剧中主角们生活工作的地方比较远,所以不常出现,只是偶尔作为剧情转换的穿插画面。武康大楼在上海的优秀历史建筑中,是很具代表性的。
位于武康路与淮海中路交叉口的武康大楼,是上海迄今为止最文艺的转角建筑,它原名诺曼底公寓(I.S.S Normandy Apartments),又称东美特公寓,是旅居上海的著名建筑设计师邬达克在1924年的代表作品,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1994年入选上海市优秀历史建筑。
大楼坐北朝南,楼身狭长,从西侧看像一艘轮船,总让人产生“诺曼底登陆”的联想。武康大楼楼高8层,成古典主义“三段式”,分为檐部、中间部(主体)和基座。建筑看点有三:一是连续的拱廊通道,商店设在廊内。这是针对公寓所占的地面狭长、紧贴马路而采取的灵活处理,巧设骑楼式通道让出可躲风避雨的空间,以方便行人顾客通行与购物。二是在街头转角处,从第三层朝上设有出挑的阳台,犹如船舰上的瞭望台,既方便住户步出室内观望街景,又丰富了正立面形态。三是第三层有三角形山花窗棂,还有花瓶式栏杆,十分醒目,透出古典式建筑的风韵。大楼里的电梯仿佛是老电影里的道具,至今用的仍是“半面钟”来显示电梯到达的楼层。大楼还有个人性化的设计细节,就是这里的每一户房间都朝南,走廊向北,令居住者觉得相当舒适。整栋楼房有梁而没有承重墙,所以每户人家的房型都不相同。曾经有很多文化人物比如吴茵、郑君里、秦怡、王人美、赵丹、孙道林都曾居住在这里。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fd61cdc696607d92.png)
剧中还有一次唐晶和罗子君在一起吃甜品,唐晶说这是专门绕道武康庭买的,武康庭位于武康路上,离武康大楼很近。
武康路位于徐汇区原名福开森路,以美国传教士约翰·福开森命名,由上海法租界公董局修筑于1907年。1943年改名武康路,以浙江省旧县名命名。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2011年6月11日武康路入选由文化部与国家文物局批准的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927324c113d74825.jpg)
而位于武康路374与376号的武康庭,素有小欧洲之称,庭内随处可见的西班牙小尖顶和法式红砖老宅都是承载着悠久历史文化的保护建筑,有曾为民国时期外交官的宅邸的,也有为原上海仪表局办公楼的,还有为原涉外星级宾馆的。现在“武康庭”里的租户包括:连年获奖的法国餐厅、展览纷呈的画廊、专业的葡萄酒店、别致的花店、欧式服装店、休闲咖啡店、一站式美容店等等。攀爬在墙沿的常春藤,露天各处摆放的融合了各自餐饮风格的桌椅,以及与环境完美结合的雕塑艺术……万国文化,千种风情,一览无余。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255ccae4979d8e8d.jpg)
唐晶:北苏州路400号 河滨大楼
唐晶的家,大大的落地窗外,是静静流淌的苏州河,远处看得见陆家嘴的摩天大楼,夜晚,东方明珠灯光璀璨,视野相当好!每每新的一天到来,电视剧中常常出现的苏州河景观就是唐晶家位置附近远看陆家嘴的画面。细心的观众又还有发现,唐晶家室内装修如此精致,而走出来的小区楼道里似乎又很破旧,这到底是个什么地方?其实这就是位于苏州河畔著名的优秀历史建筑——河滨大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9da1e1213604b8d9.jpg)
河滨大楼位于虹口区北苏州路400号,现为居民公寓住宅。上个世纪20~30年代,上海租界追逐着当时世界的一种潮流,以高楼大厦为现代化的标志。加之当时租界工部局征税是按土地面积而不是按房屋面积计征,建高层公寓更是有暴利可图,当时的房地产大鳄沙逊集团于是拆除了一大批里弄房屋,翻造了整整10幢高楼,河滨大楼就是其中的一幢。至今,北苏州路400号的墙壁上还嵌有“E·D·S”.”(Elias David Sassoon)字样的石头,这是新沙逊洋行创始人伊利亚斯·大卫·沙逊姓名的英文缩写,也是新沙逊洋行行名的缩写。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4121200734850735.jpeg)
大楼建成于1935年,由公和洋行设计,新申营造厂建造,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5.4万平方米,钢混结构八层,为美国近代公寓式建筑,外观简洁,是上个世纪30年代上海建筑规模最大的公寓大楼,时称亚洲第一公寓。建筑四面临马路,依据不规则地形,整个建筑平面作连续“S”形布置,解决了大楼地处一块东宽西窄的狭窄地带,设计中较难处理的通风采光问题,这一设计绝无仅有,"S"形设计还与沙逊洋行的第一个英文字母相吻合,深得沙逊洋行的赞许。整个建筑典型的“亲水”,沿苏州河北岸一线,沿河立面通过内阳台与开小窗的墙面形成虚实对比,是上海最早的“水景住宅”。
大楼早期主要为英美人以及西班牙人租用,建成后,有好几家美国著名影片公司,如环球、米高梅、哥伦比亚、雷电华、联美等公司的上海分公司都在这座大楼的一楼里办公。由于沙逊的犹太背景,1938年,上海犹太难民接待站设此。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上海整个沦陷,河滨大楼被日军强行占领,并在这里建了临时集中营。抗战胜利后,大楼一度由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使用,后由沙逊重新收回。1946年国民政府收回租界,沙逊开始撤资退出中国,河滨大楼由沙逊的子公司华懋经营管理。解放后,河滨大楼由上海市政府接管,经过修理,分配给知识分子和干部居住。1978年在原大楼基础上加建了3层,中部顶楼上建了塔楼,增高为11层。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dbdb274d5296ca3f.png)
而唐晶的家虽然在这幢老建筑里,内部装修却很现代,这是出自西班牙设计师Tucho Iglesias的手笔。这是一位热爱老建筑并热衷改造老建筑的设计师。外观看起来陈旧破败的河滨大楼,走进公寓视野却是如此不凡,近有苏州河、外白渡桥、百脑汇大厦,远处有高楼林立的陆家嘴,于是Tucho收购了河滨大楼内“唐晶家”相似的老房子,把它们改造成为独树一格的摩登公寓。改造后的空间拥有一整排的玻璃窗,视线开阔,坐在家里就能欣赏美丽的夜景。
罗子君:塘沽路219号 公安大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cccd4fe38a307425.jpg)
罗子君的家公安大楼位于上海市虹口区塘沽路219号,塘沽路吴淞路交汇的转角处。贺涵在送罗子君回家的时候,从吴淞路刚转个弯,就停在塘沽路边上。
塘沽路是条历史悠久的马路,最初修筑于1848年,这一年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向上海官府索得虹口为美国租界。该路即以文惠廉命名为文监师路。1943年汪精卫政府接收租界时以天津市地名改名为塘沽路。塘沽路一带,可谓最早的虹口境域。虹口地区是近代日本侨民的重要聚居地,塘沽路也留下了很多日据时期的烙印。比如塘沽路309号就是曾经的日本俱乐部。塘沽路吴淞路口的公安大楼是8层钢筋水泥日式公寓建筑,它建于1937年,原名警察公寓,最初为租界巡捕房,后为日本籍警察家属楼,解放后成为公安系统家属楼。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5dc24d5c0a6c1bac.jpg)
虽然这幢大楼内部的楼道里看起来已经十分老旧了,还贴满了小广告,但是楼顶的景观还是很好的,夜晚同样可以欣赏到陆家嘴的璀璨夜景,还能遥望到东方明珠。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db8ef875f46375b6.png)
虹口区域比较知名的有四川北路商圈、多伦路、沿黄浦江畔还有北外滩,就是罗子君经常路过的黄浦江畔的取景地,都是上海值得去逛逛的好地方。多伦路是一个卧虎藏龙之地,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这条五百米的街道居住着众多的文化名人,像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多伦路沿线的一系列名人故居、遗址、美术馆、博物馆,充分体现了多伦路的文化特点,从一个侧面集中地展示了上海走过了从开埠时期的沙船渔村到三十年代的十里洋场直至形成今日东方大都市的历程印迹和文化缩影,所谓“一条多伦路,百年上海滩”。
![](https://img.haomeiwen.com/i4685948/d6e4e7e85f46ec2c.jpg)
除此之外,罗子君的妈妈薛阿姨住的普通老弄堂和崔宝剑叔叔家的弄堂别墅,都是上海典型的弄堂建筑。从这些普通人居住的生活环境中,可以窥到老上海弄堂生活的点点滴滴,这在许多老上海题材的影视剧中也是频频出现的。
所以说,跟着《我的前半生》这部上海的旅游主题片,差不多也可以把上海的精华逛个大半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