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思想法

今年读过一百本书后的心得

2020-10-03  本文已影响0人  芦苇的尖

好读书,读好书, 读书好

一杯茶,一本书,一世界

上学时候,就学过冰心先生说过的这九个字。当时根本不理解这九个字的真正含义,颠倒说来的这九个字,是怎样的一个逻辑关系,为什么好读书要放在前,是为了对仗工整吗?直至今天,才所有感悟。

好读书,就是要在读书之前,养成一个真正的好习惯,不是因为附庸风雅,不是因为时代恐慌,而是你要把之前上学期间的被迫读书,转换到到主动读书,从喜爱读书到习惯读书,最后成为嗜好读书,你才能配上这第一个”好“字。学霸和学渣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为了应付考试,一个为了个人喜好。

读好书,什么的书才是好书?才配得上这一好字?不算过往历史沉淀下来浩如烟海的书籍,就说每年中国图书出版社发行的书籍就多大25万种。如何选择这里面的好书,真是难上加难!我把个人的选书经验分享给大家,供参考:

--从最喜爱的几位名家选择入手,我选择的是:鲁迅、胡适、林语堂和钱穆,但是大师们的著作实在是多,如何全部能读完,我选择鲁迅全集的前两部,胡适全集的前两部和《禅宗是什么》,林语堂的《人间有味是清欢》,《吾国吾民》,《苏轼传》和《人生不过如此》;

--从最喜爱的几段历史选择入手,我选择的是:秦汉、宋、清与民国。不用说,大汉帝国与罗马帝国是世界两大帝国,也造就了两极世界的鼎盛开端,但为什么是秦汉,不要忘记了,大汉的一切典法并没有脱离秦朝的,而且是完全的复制和发扬,正如隋唐为整体一样。宋朝才是中国的鼎盛,是平民、商人和文人的天堂,而不是众所周知的唐朝(个人之见)。清朝是中国五千年来的败笔,而且这个败笔起于康雍,盛于十全老人。仍然是个人之见,勿批。以上三个朝代最适合读的书应该是钱穆的《中国史纲》,《中国历代政治得失》,陈寅恪的《魏晋南北朝史讲演录》这是一本非常好的历史过度书籍,南北朝300多年不能少,《蒙元入侵前夜的中国日常生活》,《金圣叹批水浒传》。清朝历史的书推荐张宏杰写的所有书和《曾国藩传》,而不应该看二月河写的野史,为什么不在这里赘述。

民国书籍非常之多,大家云集,自由而开放,异彩纷呈,犹如春秋战国一样的精彩,书籍过多,推荐几套:《剑桥中华民族史上下》,《遗失在西方的中国史上中下》,《细说民国大文人上中下》,《南渡北归上中下》和到小不见经传的《民国了》,最后用《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做收尾,四可以不用看,因为是胡乔木整理的,非伟人亲笔所书。看完这些你对民国那些事会知晓个一二了,如果你喜欢的话。

--从名家和名著中的索引书籍选择。比如只读了阿城的一部访谈文集,就得到了N多大家的书籍,如:北大李零教授的书籍,台湾留美回大陆,天生残疾的大家许倬云,黄仁宇,木心,季羡林,蒋勋和吕思勉等等。

--从小说名家入手,我小说读的不是很多,因为这个很上瘾,也很过瘾,书籍众多,选都选不过来,何况是读。有些对自己讲课帮助不大,只做为消遣、休息、串场、结合所用。国内推崇王小波、老舍、沈从文、汪曾祺,国外推崇毛姆、钱德勒、艾伦·坡、阿加莎克里斯蒂、马克·吐温和村上春树的。多年之前疯狂迷上侦探小说,读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全部著作,《狄仁杰断案选》,《施公案》,《福尔摩斯探案集》等。

--最后从自己的讲课需要,所有跟市场营销有关的书籍,商业人物传记有关的书籍,世界五百强公司发展历程的书籍,这些书很多,举不胜举。我推荐几本我个人非常认可的书籍,供大家参考:《富甲美国》、《网飞传奇》、《一路向前》、《疯狂简洁》、《绝佳体验》、《宜家故事》、《一网打尽》、《创新公司皮克斯传奇》等。

好了,不多介绍了,以上这些,差不多也有100多本了,够读几年的了。主要是一个主线是历史,重点研究三个阶段,汉、宋、清。两条附线,一个是喜欢的大家之名作,一个是喜欢的小说名家之代表作。最后追加两位大家写的书,一定要读,必须去读,那就是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和杨绛先生的《我们三》 。 有时间,要研读两个国家的书籍,一个是美国,一个是日本。一个是霸权,一个是仁忍。 一个是金融怪兽,一个是精细匠人。都会是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很好补充。

读书好,体现在哪呢?当年那部风靡世界的《回到未来》三部曲,让人心旷神怡,真的希望自己也能有那么一辆穿梭车。一部好书,一样可以带我们穿越到那段历史,在文字中遨游历史空间。而那些有幸去专心治史的学者们,才真的是有福之人,他们凭借辛勤而沉稳的埋头阅读,不仅有机缘现实地将剩余此刻此地,还更有机会在想象中潜游于彼时彼空,了解到人类在远为广大的区间之内的生存状况,从而也就最大限度地延长了自家的寿数和阅历。正如彭祖亦不必向朝菌蟪蛄者解释“便做了人瑞又有何用”。

读多少书?怎么读书?爱上读书!

时间从不经意间挤出来

  一位同学曾批评速读的弊端,认为一部大师之作,怎可用两三天就读完,要像北宋的宰相赵普那样,半部论语治理天下,一本精华要反复研读,要读你千遍不厌倦。读书这事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应该没有什么标准答案,我认为读书之事,就像一个字---“工”。工字三笔,好似读书的三个阶段。首先那一横,代表着你要读广,要通读一定量的书籍。要去读无用之书,积累要一定的时间段、数量级。就要进入第二阶段,仔细专研某一领域,把这一阶段领域的大家书籍全部要读完,就是这“工”字的那一竖。第三阶段,当达到了某一领域的专家,大家,甚至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之后,就是“工”字的那一横,更要博览群书,无惧无俗,有孔子所说的“七十而不逾矩”的那样感觉。编书著作,出版发行,传授后人,载入名书之殿堂了。

菲茨杰拉德有句名言说得好:检验一流智力的标准,就是看你能不能在头脑中同时存在两种相反的想法,还维持正常行事的能力。这是指导我既要学会倾听反对意见,一个秉承专心去做自己认知对的事情。

一个人连一千本书都没有读到的话,何谈自己读过说,懂读书,读到好书了呢?!而自己在这条路上还有几年的差距,怎敢现在就只是专研、啃读一类书籍,一本书籍,一家之言呢?!

如果你干一般的活,你每天比别人多搬10%的砖,一年下来你还是比别人多搬了10%的砖,但是钻研知识不是这样的。你知道的越多,学得就越多,学得越多,能做的事就越多,做得越多,机会就越多。这是一个正反馈过程,像投资,是利滚利。

我还不是什么精英,也许只算是走在通往精英的路上,我知道,现在很多的精英不都是依靠勤奋还要有多多少少的幸运和家庭背景为依托,但至少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事精英至少应该具备的,什么是普通人所欠缺的。

精英探索未知,普通人关注当下

精英具有超强自控力,普通人缺乏自控力

精英注重个人选择和自由,普通人认为别人应该跟自己一样

精英拥抱改变,普通人拒绝改变

精英跟各个阶层都有交往,普通人只跟本阶层的人交往

精英爱谈论想法,普通人爱谈论人和东西

精英把自由时间花在学习上,普通人把自由时间花在娱乐上。

庄子所谓“井蛙不可语于海者,拘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语于道者,束于教也。”(本想写一些感想,但是现在的简书容不得半点的僭越之话,怕再被河蟹掉,已经被很好的河蟹掉二十几篇文章了,还是算了,让这篇安安静静地顺产吧)

时间从哪里来,要问你的时间都到哪里去了。我问过很多人,他们告诉我,每年读五十本书,每周读一本书很是困难的一件事情。我总是很耐心的帮他们计算下时间怎么挤出来的。每天晚上睡觉前一个小时,大家都在做什么?改为读书一小时。早起一个小时,就是睁眼就读书,然后再跟往常一样洗涮如厕早餐。每天中午饭后拿出半小时的午休时间。好了,那一天就是两个半小时。一个正常人,全神贯注读书一小时,能读30页左右(正常页数,不算有的书籍作者偷工减料,半页文字一页填),读书快的在50页左右。两个半小时大概在70多页左右,一个星期,每天坚持,请问是多少页,将近500页,而一本书通常在300页左右。请问你一个星期能读完吧!那一年50本是非常容易的事情啊!为什么完不成呢,因为没有随手带书,随手读书,伸手拿书,拿来就读的习惯而已。

我非常喜欢出差的时间,去机场、火站的出租车上可以看书,飞机上,火车上,没有任何打扰的可以看书。我没有某些“工作狂”上了车,飞机起飞,火车开动,就打开电脑办公的好习惯和敬业度。虽然自己也是身兼三职的工作,能不自己亲自参加的电话会议绝不参加,让下属具体参与,充分授权,给予他们机会,培养他们发展,我根本不在乎他们以后是否会替代我。节省一切时间,信手拈来就是一本书,一副眼镜,一只色带笔。所以出差的时间越多,坐飞机的时间越长,自己读书的效率也越高。

康德所谓“主观之合目的性“的心态中体验自由感。这种审美愉悦毕竟只是得自主观世界中的和谐幻觉,而外部世界的冲突额危机则必须被自觉地排除掉,所以无论玩心、玩文、玩世还是玩物都可以丧志、都有可能因”心外无物“而玩得”梦里不知身是客“。倘无前人在审美、撰书境界中的苦心孤诣,他们就创造不出至今尚令人如此陶醉的伟大古代文化,但也正因为他们在审美快感中的”一晌贪欢“,却又使这种文化无可避免走向了失落。我们是站在这些著书巨人的肩膀上享受着美好的现成精神食粮。

然而今人很可能把整个的生存环境糟蹋一空,落了个白茫茫大地真干净!那么,人类的历史究竟是在上升还是在衰落?活在现代的人们究竟是在醒中说梦还是在梦中说醒?自己此身究竟是蝴蝶还是庄生,我不知道,我只是那畅游在书河中的一条小鱼。

出差越多,时间越多,读书越多

后附:今年读的一些书籍做的读书笔记和书中要点:红色的标注是要每月读一遍,并有索引;蓝色的标注只要想起来,就要读一遍,加深印象;绿色的标注是半年读一次;最后没有标注颜色的文章间隔一年再读一次。

抱歉,没有截屏清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