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平庸化的组织,你应该思考的
一篇英国伦敦城市大学组织行为学教授Andre Spicer的新文章《愚蠢化:为什么组织会供奉愚蠢和奖励雇员不带脑子》中,描述了平庸组织的特点——愚蠢化,体现在五个方面:
1、流程和条例:比如标准化的产品、固化的流程、严格的规范等;
2、领导力:强调领导力的作用;
3、换品牌:想靠换个包装/品牌升级来解决实际问题;
4、模仿:对标明星企业刻意跟风;
5、企业文化:纸面上的文化和墙上的文化,和企业实际行为并不相符。
讽刺的是,教授同时也总结了平庸企业的生存之道——平庸的组织,靠平庸来运营。
这个观点很有意思,平庸的组织已经够low了,还靠平庸运营,岂不是自寻死路吗?再想想,我们大多人待的公司,可能或多或少都有上面五个问题,可以说,大多都感受比较平庸,那为什么又活着,而且有些看起来还活得不错呢?
看来,自相矛盾的是我们的认知。现象的背后永远是底层规律的作用,我们首先来认知一个事实,那就是:组织的平庸化,是一种必然。
第一,是企业以盈利为使命。在一个企业生存初期,投入研制产品,背负了大量成本,为了盈利,企业必须保证产品的标准化,持续交易突破边际成本,再依靠规模效应来进行盈利,做出一个“现金牛”,才有钱进行其他产品的开发。并且,标准化的产品,对外能保证服务质量,对内能保证协作效率,这也是对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保障。
其次,是市场的效率没有那么高。通过上述5个特性能看到,平庸组织灵活性比较差,创新程度不高,在一个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会逼迫企业做出创新之举,但事实上商业竞争并不像自然界的竞争,这一秒你跑慢了下一秒就会被吃掉,市场的反馈效率相对是比较慢的——不创新一定会死,但并不表示就在明天。
然后,组织是由人构成的,人性有求存的需求,有趋利的规律,平庸的组织比较固化,更有安全感,也更不容易动到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最后,老板也是凡人,企业千千万,能成为企业家的有几人?也有很多人创业是为了赚钱,短期利益就足够了,没必要折腾。
写到这里可能有些同学要泄气了,组织必然平庸,还有什么意思,难道“螺丝钉”就是我的宿命?
不不不,你终究要起床的,难道干脆不睡觉?
睡觉珍贵,所以我们要挑好床,人生珍贵,所以我们要在职场中,把握自己的命运。
如果你看到这里还有共鸣,我想冒昧给你画个像,你更可能是那种“想干点事”的人,那种喜欢折腾下的人,那种追求更好的人,对吗?(“螺丝钉”可能并不觉得组织平庸化是一个问题,他们的反应更可能是“难道不应该就是这样吗,稳定多好呀”,请相信此处区分定义,只为谈论问题,并不涉及歧视攻击哈)
好吧,以下的写给你们——“想干点事”的同学看,应对平庸组织,你应该如何自处呢?
如果你正巧在组织平庸化的过程中,不要阻拦,不要抱怨,看了以上的必然,你最好顺应这个趋势。比如我们通常看到,小企业向中型企业转变,就要开始做规范建体系,这个过程可能会损伤一些创造力和灵活性。聪明的你,请理解它,并接受它。
已经在这样的组织中了,如果选择留下,那么你要做的,是对危机保持洞察与敏感,并集中力量提高自身多元化的能力,当危机来临时,就是你的机会。
如果选择走掉,那么你该擦亮双眼,寻找更加聪明的组织。比如,创新力很强的公司,亚马逊,netflix,知识密集,靠创新生存。或者大公司里的创新部门,比如微信之于腾讯,但要注意弄清授权的程度,和来自总公司的支持力度。要么干脆选择一家创业公司,此时大家都忙着找出路,组织是绝不可能平庸化的。
对于一个组织来说,为了发展导致平庸避免不了,但却一定要提防危机。适当的折腾是必须的,尤其在核心竞争力上。又或许,给规范化的团队配上点“折腾分子”,鼓励说点真话,做点创新,也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