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碎片时间,决定了你怎样过一生
双十一才过去没多久,今天又迎来了黑五。于是无论是在同事之间、还是在微信群里,话题都集中在「你今天买了啥?」和「打算去买啥?」
每到买咖啡、买午饭、等电梯这种「空闲」时间时,总会看到有人在抓紧这5-10分钟的时间刷打折信息。就连一开始没打算买东西的人,也会打开网购的页面,单纯只是为了看看有什么东西在打折。
其实不仅仅是双十一和黑五,平常也会有人抓紧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刷淘宝。而优秀的人,都会抓紧这些碎片化的时间输入和输出。
辉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15分钟能做什么?》,列举的都是他可以在15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包括:
快速阅读一本书
微运动
构思演讲PPT提纲
深度休息
写每日计划和工作日报
按照这个思路往前推,5分钟可以:
拉伸运动
记录写作灵感
阅读一篇有价值的文章
冥想
1分钟可以:
快速review今天的工作进度
10次深蹲
7次深呼吸
等等。
反观大多数人,在这15分钟、5分钟、1分钟的时间里,可能都会选择:刷手机。
再高阶一点的玩法,就是把这些碎片时间,和自己的人生大目标结合起来,然后根据大目标来规划15分钟、10分钟、5分钟分别可以做哪些事情、有助于大目标的实现。
比如你的大目标是成为一名作家,那么15分钟可以用手机进行200-300字的写作,10分钟可以快速搜索写作素材,5分钟可以列好写作提纲。
再比如,从前我会利用排队买咖啡的时间用得到听书(两倍快速),差不多10-15分钟左右就可以听完一本书。现在因为大目标改为了通过会计证考试,所以再买咖啡的时候,我就换成看串讲课程。如果有5分钟的时间,我就会看考友群里的讨论,或者review自己保存在手机里的错题集。
这样,一旦你发现自己有XX分钟的空闲时间,就可以根据一开始列好的「碎片化时间使用清单」,来一一完成与人生目标相关的事情。而不是突然无事可做,只好顺手拿起手机刷各种社交软件。
千万不要因为觉得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无法做深度的输入和输出,就小看「碎片化时间使用清单」的力量。对于碎片化时间利用效果的争论一直都存在,但相比于一天里找到整块的、1-2个小时的空闲时间,碎片化的时间的确更容易获得,而且积累起来也可以达到1-2个小时/天。
如果我们能利用这些碎片化的时间,做些对自己更有价值的事情,一方面可以每日践行自己的人生目标,另一方面也可以避免一直拖延做那些对自己真正重要的事情。
正如辉哥所说,要不断优化自己的24小时,才能过好每一天、每一个月、每一年,继而过好这一生。
而那些只会在碎片时间刷淘宝和朋友圈的人,也许这一生也就这么过完了。
相关文章:
重组时间 = 重组生活
前一篇:
分享三条坚持日更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