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古代文化

一个低情商的诗人:6岁成名,13岁做官,后因杀人入狱,卒于26岁

2017-11-24  本文已影响152人  道讯

他,叫王勃,被后人冠以“初唐四杰”之首的名号,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神童,当别的孩子还在过家家、玩泥巴的时候,他已经能写出文笔流畅的文章,这时候他才6岁,一个乳臭未干的小娃娃。

九岁时,当时有一个大咖颜师古,是一个颇有名望的儒学家,是当时的学界泰斗,他做了《汉书》,王勃在读汉书的时候居然说书中这里错了,那里也错了,并且还专门写了一本书《指瑕》十卷纠正《汉书》中的错误。当真是初生牛犊不怕虎,这小子不畏权威、不迷信权威的固然值得敬佩,可是这也暴露了他的“低情商”,读书不是用来挑毛病的,你即便很牛,能不能委婉点,还要著书挑战大牛嘛!

接下来的几年里,王勃的人生可谓是一帆风顺。随着王勃名气日隆,在那个时代,学而优则仕,有才的人就要当官呀,于是,在十三岁时,王勃决定开启自己的仕途,他从首都长安回到家乡,写《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等文章请教当地父母官,探寻步入政坛的门路。第二年,他提升规格,上书大唐宰相刘祥道,直陈政见,表明自己积极用世的决心,博得刘祥道的赞赏,夸其“此神童也!”

后来,他又通过皇甫常伯直接攀登顶层,向唐高宗献《乾元殿颂》,在大唱赞歌中极力抒发自己想成为大唐官员的强烈愿望,在皇上那里挂了个号。十六岁时,王勃通过李常伯再唱《宸游东岳颂》赞歌一首,接着参加高考,金榜题名,并如愿以偿地被授予朝散郎官职。这朝散郎什么官呢,在唐朝,为文官第二十阶,从七品上,可见官不大,可能相当于现在的一个文联主席之类的吧,但好歹那是朝廷命官呀,别人一辈子都求不来的,可是一个小娃娃做到了,在当时还是蛮轰动。在这一时期,是王勃最为春风得意之时,也写出了不少好的作品,比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这时候,你会发现,他情商不低呀,想要当官,知道怎么去攀附权贵,从地方官,到当朝宰相,直到最后与皇帝都搭上了关系,这情商低吗?可是你别忘记了,王勃的父亲王福畴也是官场混过的呀,曾任太常博士、雍州司功,其家虽然称不善显赫望族,但也是往来无白丁的门第,其父亲与当时的大文豪杜易简等人都颇有交情。所以,他前期的一帆风顺我相信是有高人指点的!

少年成名,官场春风得意,这时候,王勃的“低情商”开始慢慢显露。在他王勃当上全国文联、作协委员后,因编写史书赢得了沛王李贤的欢心。一次,沛王李贤与英王李哲斗鸡,王勃就写了一篇感恩的《檄英王鸡文》,讨伐英王的斗鸡,反衬沛王斗鸡的勇猛。不料此文传到唐高宗手中,惹得圣颜不悦,当即怒下圣旨道:“歪才,歪才!二王斗鸡,王勃身为博士,不进行劝诫,反倒作檄文,有意虚构,夸大事态,此人应立即逐出王府。”于是,王勃被踢出体制内,刚刚开始的仕途毁于一旦。

这对于少年成名,一帆风顺的王勃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打击,正因为之前太顺利了,也造就了他抗挫折的能力就非常的弱。21岁的王勃开始四处漂泊,期间也结识了不少的朋友,写了不少的作品,如《益州夫子庙碑》《梓州慧义寺碑铭》《彭州九陇县龙怀寺碑》等都是这时候写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游历,他厌倦了那种呼朋唤友、吃吃喝喝的生活,他决定重头再来,于是参加第二次科考。可是,你都是被皇上列了黑名单的人啊,能考的上吗?

于是,科举考试自然是失败告终,还好他朋友多,当时有一个叫凌季友的朋友任虢州(今洛阳灵宝县)司法,觉得虢州中药材丰富,而王勃又精通医理,辨药材,就为他在虢州谋得一个参军的职位。所谓参军,是从八品以下的小角色,干些抄抄写写的闲杂事情,少不了的经常被人呼来喝去。一代“神童”竟然落到这步田地也是悲哀。杜甫也做过这个职位,后来都是干不下去辞职了。

可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王勃这时候已经够惨了,可是老天还是觉得他不够惨。就在他任虢州参军期间,有个叫曹达的官奴犯了罪,因为私交,他就将曹达藏匿起来。可又怕“私藏逃犯”的事情败露,一冲动将曹达杀死灭口了。但是对于这一历史,有不同的说法,说是当地的官吏嫉恨王勃恃才放旷,故意要陷害他,才设好陷阱让其自投罗网。我宁愿相信后一种说法,一个文弱书生,就算有杀人的心,可是他有那个胆吗,如果有那种胆量,后来也不会在海上受惊吓惊悸而死吧!杀人这事情,我相信王勃是做不出的,王勃不是那个好惹事、打架、动刀子的李白!从这点也反映出王勃的“情商”之差,不然不会弄得同僚们如此嫉恨。

不过黑暗中还是有点小确幸,王勃遇到天下大赦,免于死罪,改为了三年的有期徒刑。

再后来,王勃的家里也出了事,他的父亲被贬到了当时的蛮荒之地做官,王勃觉得是自己牵连了父亲,心中也是非常愧疚。出狱后,他要去看望远在交址(今越南)的父亲。官场失意不说,还差点掉了脑袋,可以想象当时的王勃是多么的郁闷。经过这些年的磨难,历练,王勃成熟了吗?依然没有!就在他看望父亲的路上,路过南昌滕王阁,参加了一场当地地方官做东的宴会。在宴会上依然是我行我素,恃才放旷,根本没把东道主放在眼里,抢了主人的风头。这不说,你在别人地盘,就不能客套下,借你的才华歌颂阎都督领导下洪州歌舞升平的大好形势吗,他却用大段的文字倾诉了他个人的愁闷之情:什么“嗟乎!时运不济,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什么“孟尝高洁,空怀报国之心;阮藉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这些话在当时的场合下说出来,实在是不合时宜,自然也难讨领导欢心!但是,正是因为他的这种性格,成就了流传千古的名篇《滕王阁序》。

再后来,辞去滕王阁后,在继续看望父亲的路上,王勃就死了,有人说是溺亡,有人说是受惊吓而死。但不管是什么说法,都不重要了,总之一代天才,就此离去,不得不让世人感叹,才高命薄薄!

总之,从被逐出官场,到杀人入狱,到滕王阁宴会,都可以发现他是一个“低情商”的人,这造就了他一生的不幸和坎坷。但是他个人的不幸却是中国文坛历史之大幸。如果王勃有着“智商”一样高的“情商”,那么他可能就会在朝堂混的如鱼得水,春风得意,也就不会有后来人生道路上的风霜雪雨。那么,中国文化史上可能就少了一个“滕王阁序”,而多出许多歌功颂德、敷衍华丽的《乾元殿赋》那样的文章。

小结:

其实,王勃的问题何尝又不是我们现代人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你是维护自己做人的原则,还是要随波逐流,你是要青史留名还是要活在当下呢?或许,做好了权衡,鱼和熊掌都可兼得,可那又是何其不易!

还有一个问题,是现代也有不少伤仲永的故事,有一些名校的天才班,有过去的很多高考状元,后来的人生过程中,都泯然众人。人生有人生发展的自然规律,太早成名,承受了太多不能承受之重,可能不是一件好事。顺乎规律,在历练中慢慢成长,才能长得矫健,长得结实!

/完/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