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地方

2023-02-23  本文已影响0人  如月如月

旧城改造,社区通知去登记老房子信息,要求有房子的照片。

去给老房子拍照,又走进这个最初工作和生活过的老地方。

那时热闹的校园,早已因九年前8.03地震后成为危房,人去楼空,荒芜多年。只几幢教师小区依旧有人居住,不过大多是租户,老同事们早已不住在这里了。校园里的过道上、操场上,到处停满了车,俨然成了一个停车场。

来到老房子楼下,看到花园里那棵梅花开得纷纷扬扬,像顶了一把雪伞。我们搬走的这几年,梅树长得愈发高大茂盛,比四层楼还高,枝条从花园里漫出来。

看到这一树繁花,我便走不动了,站在树下拍照,让先生上楼去拍房子的照片。

我们的老房子在梅树旁这幢古旧的红砖房的四楼,仰头可见两道紧闭的玻璃窗。老房子是我大学毕业来到这个学校两年后的福利分房,窄小的两室一厅,我结婚时、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一直居住在这里,后来在别处买了更宽敞的房子,便搬走了。老房子一直租给别人住,前几年租户搬走后,便一直空着。几年前便听说这个片区要拆迁改造,直到现在也没动,这次也不知道是不是真的。

二十多年过去了,学校经过无数的变迁,而校园里的这些房子、花园、雕塑依然没变,还是在岁月里静默着,不知道未来会有怎样的命运。

每次来到这个老地方,我总忍不住感慨,一个学校也就像一个人的一生一样,谁知道这一生会经历些什么,就像《无问西东》里对人们的拷问:“如果提前知道你要面对的人生,你是否还有勇气前来?”一个学校也如此,如果提前知道它所要经历的种种,当初是否还有勇气兴办?

尽管学校后来诸多不顺,但对这个最初工作和生活过的地方,我依然是充满怀念的。每次进来,都要看看那些花、那些树、那些窗、那条林荫小道,那标志性的雕塑。这次,又不由自主的依次看过来,且拿出手机给它们拍照。

上楼给老房子拍好照片的先生走到我身旁,对我说:“有空时带着相机来拍一次吧,以后可能真的要消失了。”他知道我对这里的感情,但我不确定自己还会不会再回来,更多的时候是,相见不如怀念。

从老校区出来,去社区登记老房子信息,社区工作人员问我对老房子处理的意见,要货币补偿还是置换,我问她这里是不是要拆了,什么时候拆,她说她也不知道,只是让先登记信息。

听说这是市里的决定,三年内改造老城区,以后我们的老校区这里将成为一个繁华的商业区。这样也好,繁华总比冷落荒芜好。无论未来变成什么样,对老地方的怀念都留在记忆里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