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打卡九——评价设计
1.形成性评价是在过程中收集证据,目的在于改进;终结性评价是到结束后收集证据,目的在于评定。
2.评价量规就是对学习水平的详细描述。
量规一般包括维度、指标、等级、权重(赋分)、描述和案例等元素。
指标是对维度的具体描述。
二、阅读梳理
1.评价分三类:
学习性评价,为了推进学习而进行的评价,类似形成性评价,也就是过程性评价。最重要的标准是“具体”,为学习的推进提供依据。
学习的评价,为了评定学习水平而进行的评价,类似结果性评价,最重要的标准是“公平”,目的是根据阶段性的学习成果对学生进行评定、分类和筛选。
学习式评价,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而进行的评价。最重要的标准是自省,评价的目的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评价,反思学习过程,调整学习方法。
2.评价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包括课堂问答、知识测验和技能测验、表现性任务、结构化思维工具、自我反思等。
课堂问答一般用于学习性评价。
知识测验和技能测验一般针对低阶思维或比较单一的技能评价,比如读单词、听写词语等。
表现性任务评价指向真实情境任务评价。
三、学习收获
评价量规的类型有哪些?如何设计并运用评价?
先来思考并尝试回答第一个问题。《大概念教学》书中认为:根据评价的对象不同,评价量规可以分为成果评价量规和认知评价量规,前者侧重对外在的学习成果的评价,后者侧重对看不到的内在认知结构评价。具体都我们小学阶段的课程及课堂实施,我觉得崔成林教授提出的评价的三种类型更为实用,老师们也可能更好理解。他把评价分为三种:先导性评价、嵌入式评价、结果性评价。先导性评价的对象是目标,做什么怎么做做到什么程度,这是一个整体性的评价;嵌入式评价评价对象是任务、活动、问题,这属于过程性评价。评价量规从三个角度来设计,分别是维度、指标、等级。这样的设计更为清晰、简洁,也更加符合小学阶段的评价。评价量规也有两种表述法:并列式和思维进阶式,这和书中所提到的“递进法”和基准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书中提到的对学生认知结构评价,借鉴了solo分类理论进行了调整,我觉得这个评价量规的设计方式特别好,其实我们平日也一直在用,只不过一些老师不知道这样设计的背后的理据。比如我们在设计考试评价量规时,特别是对理解题、写话习作的考评就采用的是这种认知结构评价的方式,我们来看几个案例就会明白。
如何在教学中运用这些评价方式呢?我们要根据课堂教学实际来运用,比如我们在设置单元目标时要做到评价先行,这时就需要对整个单元目标的一个评价,就可以采用先导性评价方式;在课堂教学时,我们一般会依据核心环节做好嵌入式评价;在课堂教学中,也可以采用认知结构评价,旨在依据不同的学情,分析学生学习的认知心理路程,从而采取不同策略,帮助学习学习;在考试评价时,一般多采用认知结构评价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