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推荐剽悍一只猫读后感

读感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

2017-02-10  本文已影响44人  赚钱养爹娘

“虚惊一场这四个字,是人世间最好的成语。比起什么兴高采烈、五彩缤纷、一帆风顺,都要美好百倍,你可懂什么叫失去。

一直以来,对林语堂有着莫名的情感,觉得他才可谓是真正的“一代文学大师”。《风声鹤唳》文如其名,确是处处有惊险,草木皆成兵。也许,会稍过于夸张。可对我来讲,并不尽然,直到目光定格在小说最后一字时,我才慢慢回过神来。

梅玲,一个一生颠簸的女子,许多人爱她,许多人被她爱;她是博雅掌中的莲儿,是老彭心中的丹妮。即使最后她把爱给了那个比她大二十多岁的老彭,博雅也还依然深深的爱着她,并将这份爱永远的带进了坟墓。像些许宫廷剧中的女子,宁一死而证明自己的贞洁般,博雅以消灭鬼子为契机而献身,既证明了他对莲儿的爱,又表达了他与老彭真挚的友情。这一悲壮的死生契阔般的爱情传奇,不断敲打着我的神经,提醒着我故事已接近尾声。

博雅这个人物是弱了些,可这世上也一定有这样的爱情,始于战乱,终于一念之间,但不影响各自修成正果。在看到那句墓志铭的时候,我也才释然。

为友舍命,人间大爱莫过于斯。

的确,在战火连天的时期,谁不恐慌,谁不彷徨。那些被战争破坏的家庭显得尤其孤立与无助,妻离子散不算大事,最可怕的是,丈夫亲眼看着妻子被日本人侮辱后杀害,却什么都不能做,也做不了。战争的硝烟随处可见,被轰炸,被枪杀的行径几乎日日上演。从读者的角度来看,活在那个时代的人都是伟大的。然而,以主人公的姿态来看,却觉得每个人都是如此的卑微,毕竟像老彭、丹妮那样的人并不多。即使他们在汉口把一些人从鬼门关拉回来了,可徐州、天津的人又该何以自处呢?也是,流着同样的血液,能挽回一条生命就是一个奇迹。

丹妮与玉梅不同,她有着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却也因生活所迫,而不得不屈服。看到她对苹苹的死郁郁寡欢,你也会跟着一起难过;可当她对着老彭深情告白时,又不免觉得她太过于善变,对博雅的爱不坚定。如此,究竟什么才是爱情,真是一个让人头痛的问题。

丹妮对博雅的爱情,说是莫名的好感吧,又似乎带着乱世女子的心机,说是完全的心机吧,显然辜负了丹妮的深情,有点像《牡丹厅》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丹妮对博雅的爱情,也确乎经历了那样要生要死的过程。老彭宛如一个救星,又好似一个家,在稳定丹妮情绪的同时,给了她随便什么时候都可以投靠以及安居的地方。

对于那个时期的沟通方式,我很是喜欢。总觉得没有什么比白纸黑字来的更为踏实,更深得人心。和丹妮一样,我也由衷的喜爱阿非和木兰,他们的豁达是常人无法企及的,他们有着不属于烽火连天时节里的新思想。无论是博雅的炙热,还是老彭的陪伴,给予丹妮的都是最最诚挚的。一如林老先生所说:没有什么时刻,比在战火中更能感受到生命的珍贵和情感的挚诚。

《风声鹤唳》是《京华烟云》的续篇,在看完《风声鹤唳》后,我便有种迫不及待,想要在第一时间拿到它的前篇,好深层次的看看中国当代男女如何生活,如何爱恨,如何争吵、受难、享受等等。

每读一本好书,越到最后越舍不得翻页,生怕一切就这样匆匆的结束了。起初由于爱它爱的晕了头,则是一边看小说一边重温电视剧版的《京华烟云》,仅仅看了几集就觉得索然无味。不是因为看电视剧缺乏了读小说时的快感与想象力,更是因为剧中的情节与书中的大有不符,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著带给人的力量。

前面说到我喜爱木兰,也对也不对。好感产生的莫名其妙,就总会有一丝怀疑。相比木兰裸露的聪明,我更看好莫愁隐忍的睿智。不戳破不代表不知情,她爱立夫更爱自己的姐姐,她有着审时度势的能力,可以弱小可以强大。

木兰,确是一个引领新思潮的女子,敢想敢做,不拘泥与世人的看法。当然,这也与姚老先生的教育是分不开的。她对立夫有着更为深重的爱,然而依然逃不出世俗的枷锁。嫁给荪亚,并不是她最终的幸福,可她也算有了新的生活。在我万般喜爱她性格的同时,又对她行事作风略有不满。即使所嫁之人不是所爱之人,可也不能辜负爱你之人的心意,既然是一开始就决定好的事,那么中途就不该三心二意。除此之外,木兰在我心中还是很完美的。

1988年《京华烟云》赵雅芝版本姚木兰

2005年《京华烟云》赵薇版本姚木兰

曼妮,是典型的受封建礼教束缚的女子。丈夫生前两人不能独处一间屋子,丈夫死后不得改嫁不得出门不得与男人来往,终其一生活在别人的世界中,我对她的印象就是:美与矜持。多么美好的女子,死的却是那么的触目惊心,上吊以保贞洁,可仍逃不了日本人的魔爪,让人悲痛。

红玉,她就像另一个黛玉,体弱多病,为情所死。饱读诗书之人,当是通情达理,不拘小节的。然而,红玉这样一个有才气的女子,也因情而香消玉殒。不管谁去谁留,总有一些人让我们终生难忘,一如她们。

书中的男主都各有个性,姚老先生同女儿一般,目光高远,总是能高屋建瓴的提出一些新式的想法,和孔立夫也就能一拍即合,相谈甚欢。云游四海于他,也许再适合不过,一直不明白他最后的话,为什么他会肯定只要曼妮同意中国打日本,就必定会赢呢?难道?这是信仰!

剧照

曾文伯,恪守礼教,观念陈旧,排斥一切西洋文化,认为那是辱国,是不合规矩;立夫很愤青,荪亚很沉稳,不懂这样形容会不会有错,只是从内心中被立夫那一腔热血的爱国情所打动,被荪亚那平和又有点逆反的可爱所逗笑。至于其他人不想多说,也说不完,这些人所经受的苦难,所遭受的别离,所享受的光鲜也正印证了在那样一个年代里,一切都是多么的不易,也是如此的刻骨。

与其他人一同来说,《风声鹤唳》中的博雅也是我所欣赏的。因此,在《京华烟云》里我便一直在极力寻找他的影子。关于他的文字其实并没有很多,可我依然能感觉得到他对母亲的爱戴,让我觉得迪非与银屏的爱恋从此有了更深的意义。

平亚曼妮,经亚暗香,荪亚木兰,立夫莫愁,阿非宝芬,陈三环儿……等等的爱情故事,无一不使人动容。硝烟背后风起云涌,京中城内人心惶惶,战争的苦难并没有打倒人们生存的信心,反而愈见得有力量。

我们讨厌什么,什么就如影随形,那不如坦然处之,静心以待,相信总有一些事会过去的。就像战争总有平息的一天,爱情总有完满的那刻。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